第三讲:复句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864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复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讲:复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讲:复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讲:复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讲:复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复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复句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 句 分 析一: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如: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河不深,可是水太冷。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几个单句。二:复句的分类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2、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三: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 还; 也; 同样; 不是而是;

3、是不是; 同时; 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

4、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

5、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

6、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

7、利于战斗的武器。 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

8、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四、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

9、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 1.符号法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五、各类复句间的区别(一)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

10、可以前后对调。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11、,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二)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

12、是确定的事实) (三)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 六、句子成分名称 定 义 说 明 举 例 主语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明说明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常作主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数量词和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的短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主语。 1.月亮圆了(名)2.一米等于一百厘米(数量)3.

13、勤俭是一种美德(形)4.翻译是艰苦的劳动(动)5.去北大荒的就是他(的字短语)6.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动词短语) 谓语 陈述主语的部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怎么样) 经常用作谓语的是动词、形容词及其它们的短语;名词、数量词及其它们的短语也可作谓语。 1.我走了(动)2.厂长把任务交待得清清楚楚(动词短语)3.他很高兴(形容词短语)4.年轻人精力充沛(主谓短语)5.今天星期日(名词短语) 宾语 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者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之类问题,与动词组成动宾短语) 常作宾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的字短语、代词等。 1. 大家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名词短语)2

14、. 前面走来一群背书包的(的字短语)3. 我爱她(代词) 补语 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份(用来补充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 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的短语、数量词、代词、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来充当。 1. 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形容词短语)2. 他高兴得跳起来(动词短语)3. 我见过一回(数量词)4.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介宾短语)5. 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主谓短语) 定语 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连带成分(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常作定语的有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等。 1. 实验中学(名词短语)2. 那(代词)3. 一座(数量)崭新(形容)的科技楼(这是多项定语)4. 熊熊的火焰(动词短语);5. 非常美丽的景色(形容词短语)6. 桃花盛开的地方(主谓短语) 状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