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753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目标: 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语音的多种技能技巧,较好地完成教育、 教学任务。 一、教师职业口语性质教师职业口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职业语言,是教师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口语: 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 二、教师职业口语的特点和要求(一)规范性 教师专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口语的示范作用则是重要的一方面。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师专业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师专业口语必须力求规范。 教师专业口语应当是标准的或比较

2、标准的普通话,要求声音有一定力度,宏亮、持久而且强韧,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调自然、适度。(二)教育性教师专业口语的教育性,是由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教师的职责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因此,教师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同学校的培养目标、青少年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师专业口语,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张志公先生在说工具一文中以三个教师讲“破釜沉舟”的二个不同讲法,对此作了生动的说明。有一位教师大致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

3、”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了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碰到一点困难就向后转了。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有一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 “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就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

4、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做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家具,古代叫“釜”,现在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云“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另一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国的军队,渡河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显然张志公先生是不赞成前面

5、两种讲法的,而认为第三种讲法既准确地讲授了知识,又不着痕迹地对学生的思想品格做了某种暗示,从而体现了教学口语的教育性。(三)科学性学校工作中,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口语的科学性。无论是教育口语还是教学口语,都要求概念准确,判断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教学口语如果不科学,讲授不准确,用语失误,那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本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损害教师的形象。因此,科学、准确,是教师专业口语的基本要求。(四)生动性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较习惯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正在提高。此外,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

6、中。教师专业口语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教师口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生动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教师口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它调动学生运用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也调动非智力心理因素参与,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生动的教学口语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教师专业口语的生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这样的教学讲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2、注重运用口语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妥贴的比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精当的设问、反问,能造成悬念,启发学

7、生深究根底;抒情色彩的强烈对比,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有时,教师一两句机智幽默的插话,也会开启学生的智慧。这些都会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在教师在口语中倾注了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对事业对学生诚挚高尚的爱溶铸在教师口语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既获得知识的滋补,又得到感情的陶冶。4、用姿态、表情、动作来增强口语表达效果。富有变化的态势语,能形象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仅可以增强话语的气势,使讲述更加动人,还可以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当然,口语的生动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的,教师既不能只重科

8、学性而使表达平淡无味,更不能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而背离教育教学信息的准确、正确传递。 (五)可接受性 教师专业口语必须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这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教师专业口语是针对特定对象为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运用的口语,其效果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领悟与接受的情况如何。教师专业口语要为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可接受性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知识水平,以充分发挥启发诱导作用,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2、由于运用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3、在不同学科教学中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4、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态度的学生运用不同的

9、语言策略、呈现不同的言语特征,等等。总之,教师专业口语可接受性的要求的实质是教师专业口语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以发挥口语的最佳效益。三、体态语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知识讲解 (一)态势语的含义和作用 1、态势语的含义 体态语是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表达的辅助形式。 2、态势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可以传达更为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加大教学信息密度,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程度。体态语可以传达更为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可以加大教学信息密度,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程度。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

10、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使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由于体态语的抽象程度比较低,往往较为形象,所以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如教师在讲解舞蹈艺术、技术操作等课程时,很大程度上是靠体态语言的客观性和规定性直接进行知识传授的。体态语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教学实践证明,要扩大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其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2)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体态语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情感交流,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11、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发挥,受其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行为的制约。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教师积极的体态语会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授、加工和储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和谐有度的教态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其保持学习兴趣,发挥思维潜力,因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对整个教学信息传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态语可以在无声中表达

12、极为丰富、微妙的感情,还能够控制、调节学生的课堂行为,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下向学生发出肯定、否定、期待和指导的暗示。例如:通过与这个或那个同学建立视线接触,表示对学生的行为的兴趣。在某些应该有所表示时,缺乏非言语的行为,表现出对学生的忽略。等等。(二)教师体态语的类型和运用原则1、类型 体态语有极其丰富的表达方式,与教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体态有手势、表情、姿态和服饰。 (1)手势Brosnahan认为,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毕继万,1991)因为手势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也更自如。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

13、对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突出某些事务的特点,采用各种灵活的手势辅助言语行为共同说明,其效果要比言语行为的单渠道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是体态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有极强的、极广泛的表达力。从手势的功能而言,可以将教学手势划分为四类。 象形手势 这类手势主要用来临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貌。例如: 中国石拱桥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大理解。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一难点的:他伸出一只手将五指并拢,并且弯成弧形,问学生:“这是几道拱圈?”学生立即回答“五道拱圈。”教师又问:“如果是十道拱圈,两只手该怎么划?”学

14、生立即将两手并拢,并弯成弧形。老师接下去说,“这里说大28道拱圈拼成,我们能想象出那样子吗?”学生高兴地喊着“想得出!教师较为常用的像形手势有:模拟高度、模拟宽度、模拟粗度、模拟平面、模拟球形、模拟弯曲状、模拟笔直状P129图指示手势 它是用以向学生发指示、提要求或指明口语中所说的具体对象。例 一次,十几位老师听课,一位发言的女生声音太小,魏老师便向她做了一个手势,她的音量一下子大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感到很奇怪,课后特意问他:“怎么你一比划,她的声音就大了那么多呢?你并没说什呀?” 魏老师笑了,“不用说什么,我刚才打的是扭动电视机音量关那样的手势,而这是我们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听他这一后,其

15、他老师都恍然大悟地笑了。情意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是用来表达教师的情感的。例如:当教师讲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无恶不作时,教师双手握拳,加上悲愤的语调和表情,表达教师的情感。象征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象征某种意义,表达对事物的态度。虽然象征手势含义比较抽象,但与口语恰当配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说,表达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意义时,手势多在肩部以上;表示憎恶、鄙夷、不悦的手势多在腰部以下;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中性意义的手势多在肩腹之间。注意:手势的效果在于是否用得恰当、适时、准确。所以教师讲课应伴以适当的、准确无误的手势,以加强表达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但次数不应过于频繁,幅度也不能过大。切忌不停地挥舞或胡乱地摆动,也不要将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讲桌不动。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不稳重,过于死板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总之应以适度为宜。另外,还应注意各种消极的手势,如用食指指人,用黑板擦不停地敲击桌子,玩弄粉笔或衣扣等。运用手势语表情达意,应当注意手势简练、指向明确、自然适度、和谐协调;要克服习惯性地搓手,两手一动不动放在讲台上,经常抓耳挠腮等不良手势。 (2)表情面部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是最集中表现教师情感的体态语,它是教师通过眼、眉、唇等器官和面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