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72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历史必修六讲学稿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情景激疑】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到学会种桑、养蚕、缫丝,就更需要一段时间。我国先驱从距今约五、

2、六千年前,就熟练地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课前自主预习【学习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世界领先;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为什么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技术的进步有

3、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1、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2、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培养民族自豪感。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小农经济;纺织业务代表;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萌芽。情境再现历史比较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丝绸之路与“丝国”;“制瓷大国”。情境再现历史比较【基础达标】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形成夏、商、西周时期:以 为代表的手工业,由 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后: 、 、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 (2)特点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凭借 ,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

4、料,生产 ,新产品大多精美(3)表现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 时期。代表作有 、 、三星青铜礼器等冶铁技术: 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 和 ,东汉 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制瓷技术:商朝:已烧制出 东汉:烧出成熟 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江西 是著名的瓷都丝织技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 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 ,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织物西汉政府设在 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 的织法和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了 中的

5、写实风格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式家庭手工业和 相结合(2)特点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 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 的产品(3)发展 和 时期发展 时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 地位,开始使用 (4)影响明朝中后期,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 萌芽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 ,很早就远销 、 、 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2

6、)表现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 、 ,为中国获得“ ”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唐朝起,中国瓷器远达 、 明清时通过 ,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 ” 课堂合作探究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一位诗人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材料二 杜甫曾经写过一乎关于瓷的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衰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材料三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记载:“内丘(邢窑窑址,今河北邢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请思考:你能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解析】本题具有文史综合的特点,要求学生从

7、唐诗和唐文中探究、了解唐代瓷器生产的概况和特点。材料一赞颂了越窑的青瓷,材料三反映了邢窑的白瓷天下通用,材料三反映了制瓷业的兴盛,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答案】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瓷器系统,青瓷以越窑的秘色瓷最名贵,白瓷以邢窑最盛。在唐代,瓷器不仅为宫廷和贵族之家所用,也成为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

8、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材料二 花楼机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轿,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材料一、三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

9、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图 嘉庆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四羊方尊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材料三 “南海一号”上的胭脂盒和胭脂瓶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2)我国古代手工业有何重大成就?请从冶铸、制瓷和纺织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说明。(3)结合材料

10、二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反映出什么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南海一号”是宋代我国向外运送手工业品的船只,船上大量手工业产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5)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作品中的瓷器为青花瓷,被有意安排在了突出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瓷器应是在中国哪个朝代时输出的。 课后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2、无论学习还中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

11、是(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球而论铁是最多的元素B.普遍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士革波纹刀的印度钢D.最补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3、右面是一张南朝时青釉莲花瓣带托碗图片,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它制作精细,不是国内所产B.它属于青瓷,因此产地是在南方C.它属于青瓷,因此产地在北方D.它属于白瓷,因为它的产地在南方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5、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

12、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 )A.供宫廷享乐和贵族消费 B.交纳贡赋和家庭成员消费C.供商品交换和市场需求 D.供民间消费及各种需求 6、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西周 B.西汉 C.盛唐 D.明朝 7、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 8、中国丝绸大批销往国外始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9、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欧洲国家开始陆续生产瓷器是在(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执枝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枝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札记王制材料二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材料三 是月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