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576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 总复习探究专题生石灰的变质情况 鹤山市鹤华中学 胡雪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中考试题第23题探究题的考点之一。本节的知识点是属于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运用,通常与氢氧化钠的变质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所以这一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会了酸、碱、盐的性质等知识,再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有关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的探究的知识,具备了学习有关探究物质变质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且探索与表现的欲望强烈,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鉴于学生所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运用还不很熟练,探究

2、能力有待培养。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采取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然后讨论探究生石灰的变质情况,接着交流构建知识架构,同时类比学习碱石灰的变质情况,最后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学习,掌握分析探究物质变质的一般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从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自主构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六、教学目标CO2H2O知识与技能:1、懂得生石灰(CaO)变质的原理CaO Ca(OH)2 CaCO32、会把知识点与氢氧

3、化钠变质的知识结合,运用于解答实验探究题中3、会分析有关碱石灰变质情况的探究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科学控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的学习习惯。2、以氢氧化钠变质、生石灰变质的知识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化学性质及其变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变质、生石灰变质关系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2、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七、教学重

4、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生石灰变质情况的探究。教学难点:与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结合,分析有关碱石灰变质情况的探究。八、教学流程图:师生互动,探究生石灰的变质学生讨论,构建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教师古诗词,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师生互动,碱石灰的变质情况,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析讨论不同的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得出结论学生练习,提高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石灰吟。【引言】石灰吟这首古诗词中蕴含了哪些化学变化。阅读理解古诗词并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关心中国文

5、化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构建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的一般思路方法【讲述】生石灰变质的原理,下面思考讨论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分组讨论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的一般思路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体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设计实验探究生石灰的变质情况【过渡】接下来,我们讨论生石灰变质的情况?【启发】1、猜想生石灰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的成分是什么?2、成分是属于哪类的物质,如何利用它们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问】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呢?师生共同评价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如果成分中有Ca

6、O存在,则用一般的方法无法确定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思考、交流讨论、回答: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猜想四:是CaO、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猜想五:全部是Ca(OH)2;猜想六:全部是CaCO3猜想七: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交流:1、加入水观察是否放热来验证是否含有CaO。2、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红色来验证是否含有Ca(OH)2。3、向不溶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验证是否含有CaCO3。完成练习“实战1”。思

7、考讨论,如果设计不当的实验方法存在哪些问题指导学生从物质的性质预测物质变质后的成分,并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碱石灰的变质情况【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CaO的变质情况,那如何与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结合起来,解答有关碱石灰变质的问题呢?【启发】1、猜想碱石灰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的成分是什么?2、各种成分之间有没有互相干扰的呢?【引导】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呢?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回答:(1)猜想: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

8、O3和Na2CO3。猜想:部分变质,“碱石灰”中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2)CaO和NaOH溶于水都能放热NaOH、Ca(OH)2 和Na2CO3 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小组讨论,得出方案:1、加入水观察是否放热来验证是否含有CaO或NaOH。2、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检验Na2CO3。3、在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检验CaCO3。完成练习“实战2”。从氧化性、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小结【整理与归纳】2NaOH + CO2 = Na2C

9、O3 + H2OCaO + H2O = Ca(OH)2Ca(OH)2 + CO2 = CaCO3 + H2O归纳NaOH、CaO变质的原理,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学以致用【练习】课堂练习。通过导学案列出练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认真做题,思考并回答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知识能力,检测教学效果作业布置完成中考宝典P131 第1、2题P136 中考预测3、第6题课后完成拓展提高。十、板书设计探究生石灰变质的情况CO2H2OCaO Ca(OH)2 CaCO3 加水,放热 上层清液加入 不溶的固体中加入酚酞溶液,溶 过量的稀盐酸,有液变红色 气泡产生十一、课堂练习1、中

10、考宝典P 130 中考预测12、(难度提升题)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 (写一个)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的名称是 ,溶液C中一定含 离子。(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3)

11、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样品中一定含NaOH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拓展延伸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同浓度的硫酸,

12、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十二、教学反思本课题属于中考探究题的考点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物质性质的同时,进一步获得研究探究物质变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为系统掌握探究题的解答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探究模式,结合教材和本校学生特点,采用质疑激思教学法,联想对比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二者不可偏废,突出师

13、生的互动协作。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多,这对于教师有效引导、调节好动态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也喜欢探究,但对具体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还需要启发引导,增强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3、注重类比学习,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讨论CaO的变质情况时,可联系前面复习过的NaOH的变质情况进行对比。4、突出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经验的联系。把CaO的变质与古诗词、建筑材料的应用等联系,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从实际效果看,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高,有较高的参与度。通过学生预测变质情况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分享能力,较好地解决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有些环节设计得不够精彩,语言上应该再精练,多给学生些思考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