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214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复习化学推断题解析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化学基本概念及化学元素知识。2提高审题、分析、表达、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解答化学推断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讲解】1现有三种无色气体,已知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请用简单的实验把它们一区别。【讨沦】点燃三种气体,分别罩上干燥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只生成水的是氢气,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一氧化碳,既生成水又生成二氧化碳的是甲烷。【讲解】化学推断题一般有结构推断型、现象推断型、计算辅助推断型和图示或列式转变推断型四类。【讲解】一、结构推断型例1:有A、B、C、D四种元素。当A元素的原子失去3个电

2、子时,B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它们形成的微粒,电子排布都跟氖原子相同。C元素原子在第三层上的电子数比第二层上的电子数少一个。D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固体物质。(l)写出这四种元素的符号:A是_,B是_,C是_,D是_。(2)氢气在C单质中燃烧,发出_色的火焰,生成物的名称是_。上题属于结构推断型。有时题意给出各种实验现象,让我们根据现象和有关变化来推断结论。这类题目我们把它归纳为现象推断题。【讲解】二、现象推断型例2:白色的粉末A,加入B后变成蓝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试剂C,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D,得到蓝色沉淀E。再次过滤,滤液是氯化钠溶液。根据

3、以上现象判断:A_,B_,C_,D_,E_。【黑板】评注:化繁为简,教会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回答】(由两个以上学生回答,相互补充。)【讲解】关键是颜色变化,根据白色粉末放入B中变为蓝色溶液,可推知A是无水硫酸铜,B是水。根据白色沉淀硫酸钡反推,加入的C试剂是可溶性钡盐。从蓝色沉淀E反推,加入试剂的D是可溶性碱。从最后的滤液氯化钠反推,C是氯化钡,D是氢氧化钠。【小结】请答对的学生举手。这些学生积极动脑,思路清晰,能抓住解题关键,运用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反推法),另外熟练掌握物质性质,于是解题既快又准确。【讲解】例3:如图所示,某学生用装置甲(瓶的内壁附有不溶

4、于水的碳酸钙),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先在瓶内放入锌粒,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甲瓶内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乙和丙中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从A导出的气体通过B、C、D、E的次序依次是_。气体通过乙瓶,是利用浓硫酸的_。根据丙瓶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甲瓶产生的气体中有_。【练习】将答案写在讲解片上。【讲解】学生答案。(抽三、四位学生的答案讲解,答案有同有异。)【讲述】要解决本题,必须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甲瓶中发生哪些反应,(二)甲瓶中产生的气体先净化后干燥还是先干燥后净化、(三)怎样连接装置?(讨论略。)【讲述】首先审题要清楚。甲瓶里的反应物质有

5、三种,发生以下两个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Zn+2HClZnCl2+H2。乙瓶内的浓硫酸起干燥作用,丙瓶内的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欲得纯净、干燥的氢气,从导管A导出的气体,先通过乙装置还是丙装置,就是判断先净化后干燥还是先干燥后净化的问题。【回答】一般是先干燥后净化。【设问】假设从A导管出来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先通过乙,气体干燥后再通过丙净化。这样最后出来的气体,还含有水份吗?【回答】含水份。【讲解】所以一般来说,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必须先净化后干燥。因此从导管A出来的混合气体,应当先通过丙装置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乙装置干燥。为了使学生掌握洗气装置中导管的正确连

6、接,请一个学生先后向右图、左侧导管吹气。师:请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生甲:可以看到洗气瓶和小烧杯所盛的液体(水)中都有气泡,说明被干燥的气体顺利地通过洗气装置。生乙:因此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DECB。评注:教师在提出习题后让每个学生练习,然后抽不同答案,引出矛盾。而后教师并不急于解答,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在小结过程中,教师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效果好。【讲解】在化学推断题中也离不开化学的有关计算,下面我们将利用化学计算解题。【讲解】三、计算辅助推断型例4:某不纯的二氧化锰粉末,其中含氧

7、38.5,且只含一种杂质。这种杂质可能是 铜粉 铁粉 二氧化硅 氧化铜【讲解】题意中38.5是指不纯物中的含氧量,且粉末中只含一种杂质。纯净的二氧化锰,含氧量是多少?36.7838.5【设问】在解答本题时请同学们先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杂质是否含氧元素。杂质中氧元素含量的范围。【回答】可推知杂质必定含有氧元素,而且杂质中氧元素的百分含氧量必定38.5。【讲解】回答正确。由此可排除、两个答案。请计算、两种化合物含氧量,并得出结论。【练习】几位学生上黑板,其他做在笔记本上。(教师巡视)【小结】本题利用排除法和定量结合法解题。在解题中挖掘隐含条件(杂质中必须含氧元素,杂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38.5)

8、,找到解题的关键,突破解题障碍。评注:整堂课始终抓住审题、分析,突出解题关键,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讲解】四、图示或列式转变推断型例5:A、B、C、D、E都是无色气体,F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A+BF;A+Cl2C;将C通入F,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DE;将E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用化学式表示)A是_,B是_,C是_,D是_,E是_,F是_。师:请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生甲:生成物F是突破口。生乙:生成物C是解题突破口。生丙:生成物不是解题突破,不能一下子判断出A是什么,B是什么,而生成物是C是本题的突破口。C溶于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C是酸。由此推断A是

9、氢气,C是氯化氢气体,H2+Cl22HCl。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生丁:A和B在点燃后反应,生成F。F是无色液体,可判断F是水,B是氧气,2H2+O22H2O。B和D在点燃后反应,生成E。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O2+2CO2CO2评注:由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气氛热烈,结论自然。【小结】本题采取中间突破、正逆思维相结合的方法,不是每一步按顺序就马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而是要上下兼顾,找出题目的突破口,再由分析得出结论后,代入题目检查一遍。教学说明本课题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组织教学中可以考虑采取各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如讲解、实验、辩论、竞赛等。尤其是请学生把

10、答案写在讲解片上讲解,参与活动,学生十分欢迎。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例题由浅入深,对难度较高题目,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紧跟,一个个台阶往上走的方法,师生共同研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挖掘隐蔽条件,使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技巧,增强自信心。另外,教师注意在课中开拓学生视野,教会学生正逆推断法、中间突破法、逐一排除法、假设验证法、定性定量结合法等。这节习题课仅是开始,有待于今后不断巩固提高。评注本课内容是初三学年结束前化学的综合复习,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更好地掌握和综合应用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并不是从应试角度来复习,而是自始至终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一点,突出审题的要点和解题的关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思维容量大,课堂效益高,教学形式多样,以最优教学方式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