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00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学 设 计课题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 间 科目化学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执笔者高秀霞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题,本课题是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又进一步提出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这样既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又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思路教法设计:创设魔术情境、 问题引路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此分析、记忆运用的科学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

2、科学探究能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学法设计: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节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形式进行。通过学生交流和结合教师的指导,点评最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3.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九年级学生,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道常见酸和碱性质及其用途、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和变化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及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相对较薄弱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件、导学、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锌粒、大理石、试管、镊子、烧杯、锥形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二.明确目标自主展示 三.实验探究拓展

4、认识【魔术】向一个空烧杯中倒入少量“神水”,观察奇迹的出现。【引入】大家想知道魔术变化的奥妙吗?探究学习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你就明白了。【出示】导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展示】1.什么是中和反应?什么是盐?2.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诱导】是否所有酸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请用实验验证:【实验一】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向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注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指点【引导】如何进一步验证两者是否发生反应呢?【实验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震荡摇匀;再往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震荡。观看欣赏集

5、体朗读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课文60-61页,填写并学会导学设置内容,学生代表展示,同学点评 猜测:能 不能分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发生了;无现象说明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而无现象;组内合作完成实验,并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观察: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思考交流:加入盐酸前溶液显碱性,当溶液变为无色后溶液不显显碱性说明反应发生,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借助魔术表演使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习的欲望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求知欲。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

6、好准备。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动画启迪自主探索【引导】加入盐酸前溶液显什么性?当溶液变为无色后溶液是否显碱性?会显什么性呢?如何判断溶液显什么性呢?【实验三】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自己选择的物质【设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怎么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有无变化呢?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多媒体展示】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写出化学方程式NaOH+HCl = NaCl+H2OH2SO4+Ba(OH)2=HNO3+Ca(OH)2= =

7、AlCl3 +3H2O = Na2SO4+2H2O【组织交流】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举例说明所有的中和反应都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吗?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你会解释魔术中出现奇迹的原因吗?是中性。讨论、交流、自主设计设计方案:1.向上述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2.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锌粒或铁钉等较活泼金属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大理石观察现象得出相应结论,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观看、发现,H+和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 Na+、Cl-的没变,找出中和反应的本质,完成导学中设置的问题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两位同学板演,请一位做小老师

8、批改,其他同学对改小组内同学之间展开激烈争论,对导学中问题达成共识,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信息处理生活应用六.活学活用 联系实际你会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多媒体展示】图片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

9、等碱性物质的药物。4.其它【出示】导学中活学活用:1.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H)2+CO2=CaCO3+H2OB.CuO + 2HCl = CuCl2 + H2OC.Cu(OH)2 + H2SO4 =CuSO4+2H2O D. AgNO3 + HCl =AgCl+ HNO33.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Na2O B.Mg(OH)2 C.Na2CO3 D.H2SO4可能有的回答: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观看图片并不

10、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独立完成导学中1-4题,组内交流,展示成果,学生点评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把新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又扩展了知识范围,让学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但与他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健康问题,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新教学理念。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课上所学知识能密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现学现用,巩固知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产生活随堂检测,迁移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七总结评价形成体系八.布置作业运用深化【

11、总结评价】学完本节课,你的懂得了什么(从能力、知识、学习方法等)?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6、82课外拓展:上网查找在生活中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互相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寻找不足,完善自我相互交流、补充中完善本节的认知体系,加深理解交流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将知识和能力内化。扳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原理:酸+碱盐+水实质:H+ + OH=H2O应用:工业、农业、医药等 教学流程图独立完成总结整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点评动画启迪互动交流信息处理自主阅读原子结构发展想象假设创设情景引入活动探究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开始或结束多媒体学生活动教师活

12、动结 束开 始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方案: 1.对学生能否通过图表、文字、数据和多媒体动画等得到探究的线索和依据进行评价;2.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3.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和探究性精神进行评价;4. 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是否积极讨论交流,参与面广度等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5.对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否独立完成练习作业进行评价。八、教学反思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方式,运用影像资料、动画模拟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通过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1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能投入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全都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的,初步建立了物质结构是无限可分的观点,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分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进一步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当堂检测既巩固了刚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意识不够强,能了解基本概念,只停留在面上,不能作深入的思考,所以不能很好的运用,有待进一步改进。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他们的兴趣骤升,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以“情境教学、科学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