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的炼丹术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4704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的炼丹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的炼丹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的炼丹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的炼丹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炼丹术炼丹术,包括点金术(黄白术)。道家倡“自然”,道教重养生。养生之术五花八门,炼丹术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炼丹”,炼制丹药。“丹”药,以丹砂(HgS)为主要原料,通过烧炼而成的药。为什么要炼丹呢?一是服了金丹以后,可以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二是用丹砂等烧炼,可以点化成黄金或白银。1、 中国炼丹术形成发展商人尚鬼。人鬼之间的中间环节,上通鬼神,下晓人事,称为巫师。巫术,占卜,定吉凶,驱邪治病。战国至汉初,追求长寿永生。海上求仙,人间寻药,方士出现。他们到蓬莱找仙药,鼓吹食金服玉可不死,其中就包括丹砂。汉武帝开始,炼制丹砂以制作“黄金”食器。东汉后期,道教创立。道士炼丹开始。深山幽谷,华、

2、泰、嵩、终南、峨眉、罗浮、龙虎、天台等28座名山成了炼丹圣地。皇帝好“神仙方术”。当时,儒生倡谶纬之学,方士搞神仙方术。二者合流,影响很大。周代、春秋战国数百年间,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合药要阴阳相配相制,治病要以五毒攻之。“五毒”:丹砂(HgS)、 雄黄(As2S2)、 石胆(CuSO4)、 礜石(FeAsS)、 慈石(Fe3O4黑色)。分别为汞、砷、铜、铁等毒性强烈的矿物。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寒食散”(五石散):紫石英(含锰石英)、白石英(SiO2硅)、赤石脂(Fe2O3暗红色)、钟乳石(CaCO3)、硫黄(S)。如何求得长生?一是服气,二是服食。吐纳行气以养内,金丹神药以捍外。丹砂成水银、黄

3、金。“神丹”,“金液还丹”,故炼丹术又称为“黄白术”。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期在唐代。皇帝、王公贵族、士大夫均热衷于此。五色而有巨毒的矿物有:红丹砂、铅丹、赤石脂;黄雄黄、雌黄、硫黄;青石胆、石青(曾青)。这些含汞、砷、铅剧毒矿物,服用后导致突然死亡。奇怪的是后世宋代明代更甚。原因在于刺激作用。2、 中国炼丹术的理论1 指导思想:“假求外物以自坚固”黄金、白银有很强的抗蚀性。“金性不败朽,(服之)寿命得长久。”长生不死和羽化飞腾紧相连。金、银等久不变质;丹砂、雄黄等变化莫测,灵异非常。仙药的品地,依次为:丹砂,黄金,白银,诸芝,五玉,云母,雄黄,松柏脂,茯苓,地黄,麦冬。还会用到一些令人困惑的材料:

4、唾液,人尿,马粪、牛粪、狗粪,初经血。2 药性作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阴阳变化的法则有其合理性,但化学变化要复杂得多。五行相生相克,服五色之药有禁有宜,毫无道理。中国药物中至今仍见各种以“丹”命名的传统特效药,在镇痛、消毒等方面,功效奇特。3 金银地位:点化金石“丹阳金”(砷黄铜);黄铜(锌铜合金)。中国炼丹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求长生而追求得到神奇妙药,理论是荒谬的,实践是荒唐的。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学术的基本模式:阴阳五行为指导,神秘操作为特点,魔术、幻术、骗术乃至自欺欺人之术充斥其间。3、 中国炼丹术的化学遗产在烧炼汞、铅的活动中,雄黄、雌黄渐露头角。1 汞化学成就从丹砂中升炼水银。 HgS+F

5、e=FeS+HgHgS+Pb=PbS+HgHgS+Cu=CuS+Hg汞与玄黄(铅丹Pb3O4)、硫黄(S)加热,又生成红色的氧化汞,或重新返回成红色丹砂。这就是“还丹”。合成了粉霜(HgCl2)和轻粉(Hg2Cl2)。二者成了疡科之圣药。2 铅化学成就铅霜(醋酸铅)铅粉(碳酸铅)。古代妇女化妆“著粉太白”之“粉”;彩陶、瓷器上的彩釉。黑铅经焙烧,初成黄丹(PbO),继成铅丹(Pb3O4)。黄、铅丹倍受丹家青睐。3 砷化学成就四种含砷矿物:雄黄、雌黄、礜石、砒石(As2O3)。砒霜,剧毒之药,微量服用,三虫尽死,治疟、心痛、牙痛,冬衣单不寒。4 合金学贡献以汞、铅、铜等炼制成黄金、白银,失败了;如何烧炼也在绝密下口口相传,知者寥寥。而黄白合金,毕竟有它的意义。生成另外一种神奇的合金,形态、性质、色泽等都有变化,用途也产生不同效果。5 火药发明硫黄、硝石(KNO3)、木炭或蜜。其中硝石是关键,可以其液洗脓疮。“久服轻身神仙”。唐代真元妙道要略记,以硝石、硫黄、雄黄和以蜜,剧烈燃烧。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对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合物应予充分肯定,对冶金学、药物学、生理学也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