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986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型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研究型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研究型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研究型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研究型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型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型课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一、导 言 1.课程定位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和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本指南的研究型课程是指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又称为“探究型课程”,在本指南中统称为“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2.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的体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施展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让学生在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

3、世界 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 (3)优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研究型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研究型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研究型课程不仅重视研究结果的评价,

4、而且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对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案、研究的实践和研究的成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反思、导向的功能,使它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5)加强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效益 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自然、社会和自我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 发展。 加强课程和教学的整合,教学不仅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在研究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开发和构建课程,课程的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的意义不断建构和提升。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与

5、发展。 加强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成果展示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的手段。让信息技术融入整个研究型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使研究型课程出现崭新的面貌。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将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一体化,促进课程功能的进一步拓展。3、设计思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对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提出导向性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提

6、出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各区县、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开发和实施。 本指南包括导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习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等八个部分。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导言 阐述研究型课程的定位、性质和作用,课程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研究型课程目标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个层次。从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表述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为目标,它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陈述,有明确的达成要求,如本指南中有关研究方法和能力的目标。另一种是表现性目标,它描述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表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

7、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如“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等。 (3)课程设置 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研究型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和各学段的课 时安排。 (4)课程内容 由于研究型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没有确定的内容标准,因此本指南指出课程内容的范围,并通过主题举例和内容与要求举例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作具体的描述。为了便于各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本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本指南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原则与方式作了具体的阐述。 (5)课程开发 研究型课程是需要学校开发的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课程的开发。为了更好地实施研究型课程,学校要根据本指南

8、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发学校的研究型课程。为此,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开发的要求和策略作具体的说明。 (6)课程实施 为了指导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实施过程、实施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由于研究型课程是一门学校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不要求统一的模式,本指南强调实施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此,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供学校选择,各校也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实施方式。 (7)学习评价 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是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对它进行详细的阐述,本指南专列一个部分加

9、以说明。首先指出研究型课程学习评价的原则,提出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习态度、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又包括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然后提出常用的评价方式,如:成长记录袋评价、观察与谈话、协商与研讨、展示交流与答辩等。最后对学习评价的具体实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8)课程管理与保障 研究型课程的管理不同于基础型课程,有它自己独特的要求。本指南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两个层面提出管理的要求。为了确保研究型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本指南还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1)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

10、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2)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阶段目标 (1)小学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关注和了解自我,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知道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人人有责。 养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乐于尝试、主动探索的精神。知道尊重事实。在研究

11、过程中能专心致志、耐心细致、有始有终。 能与同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 经历从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初步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 初步学会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和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会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进行简单的调查研究,做简单的实物和模型,会对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的结果做记录,进行简单的

12、分析。 会将研究的结果用图画、实物、语言、文字或艺术等形式进行初步的表达和展示。 (2)初中 接触自然,参与社会,认识自我,初步养成关心自然的环保意识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能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实事求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批判和创新意识。在研究过程中能严谨踏实、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能通过协商合理分工,主动承担任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各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和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 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小论文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初步学会从日常

13、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等现象和事物中选择课题,能对研究的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 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初步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简单的调查问卷。能通过研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3)高中 关注社会生活和祖国前途,关注人类和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 形成追求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和技术造福人类的价值观,养成尊重

14、知识产权,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评价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会选择和确定课题,设计较具体的研究方案。 初步学会目录索引、重点文章追溯、网上检索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会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贮存、分类和数据分析,能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确当地运用信息,并能用多种方法进行信息交流。 会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会进行抽样调查,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的设计提出改进的建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

15、,会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初步学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会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会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课题研究。 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等),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 初步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三、课程设置 在基础教育阶段十二年中,各学段各年级都设置研究型课程。小学每周1课时,每学年34课时,五年总计170课时;初中每周2课时,每学年68课时,四年总计272课时;高中每周23课时,高一和高二每学年68102课时,高三学年6090课时,高中三年总计196294课时。 上述课时可分散安排,按每周课时数进行,也可在保证总课时数的前提下,根据需要相对集中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