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9762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门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门县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前 言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17年全面脱贫的工作目标,石门县作为全省重点扶贫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大,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把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出台了中共石门县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的决议,提出了到2017年贫田县摘帽,2018年122个黄困村全部退出和45516名贫团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2016-2017年,是我县扶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繁重,为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

2、实现脱贫的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和湖南省“十三五”扶贫规划精神,制定石门县2016-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 实施范围:全县所有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统一纳入规划实施范围。 实施期限: 20162017年。 编制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7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中共湖南省委

3、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石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实施规划等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第一章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推进情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脱贫奔小康为首要任务,以推进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

4、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总体目标: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2017年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村级集体经济达4万元以上;脱贫38950人,贫国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16-2017年,计划投入各类资金.75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其中:财政统等整合涉农专项资金58482.1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87324.6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741.9万元。 年度目标:2016年,脱贫57个村,脱贫18950人;2017年,脱贫61个村,脱贫20000人。第二章 实施发展产业脱贫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持之以恒地促进柑橘、茶叶、蔬菜、

5、养殖、林下经济等主导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到2017年,全县茶叶面积新建11800亩,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其中20%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标准,2%的茶园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扶持和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3家,年创产值12080万元。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在壶瓶山、东山峰、南镇、罗坪、所街等10个乡镇2个林场,20162017年间规划新扩茶园11800亩,改造低产茶园18400亩,总规模32800亩。到2017年,全县柑桔稳定在40万亩左右,改造低产园32100亩,实现每亩3500元的收入目标,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创产值21735万元,实现12317贫困人口脱贫。柑桔产业重点布局

6、在蒙泉、夹山、新关、皂市、白云、维新、三圣、所街等12个乡镇、街道、1个农林场、84个村,规划20162017年间改造低产桔园32100亩,带动贫因人口12317人。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皂市、蒙泉、易家渡、二都等10个乡镇(街道)35个村,规划新建蔬菜基地12100亩,其中2016年发展5170亩,2017年6930亩。实现每亩增加纯收入2500元目标,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贫困人口15511人脱贫。2016-2017年,全县新建粮食生产基地15500亩,改建粮食生产基地54000亩。扩大油菜生产面积20000亩。带动贫困户1259户,3693人脱贫。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粮油产业重点布局在

7、蒙泉镇、夹山、新铺、三圣、子良、太平、磨市等17个乡镇、街道89个村,总规模69500亩,其中新建优质稻基地15500亩,改建54000亩。20162017年,全县通过新建(改扩建)栏舍,让390户(937人)牲猪饲养量增加5000头;391户(900人)马头山羊喂养量增加1000头;1000户(3000人)的石门土鸡养殖量增加羽;适当发展蜜蜂等其他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有潜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形

8、成产业规模和特色品牌产品。到2017年底,全县扶贫产业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15200亩,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利益链扶贫,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布局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园区与示范基地,重点探索“特色基地(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团人口”和“协会+基地+农户”、“公司+大学+农户”等形式,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互融共享,2017年,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确保贫困人

9、口基本脱贫解困。完善扶贫产业链条,加快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创建10家以上规范运行的示范合作社。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创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62017年,全县创建5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力争大部分贫困村主导产业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产业基地,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实现特色产业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订单农业

10、”,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贫困村建立农村淘宝电商平台,引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发展“互联网+”产业扶贫。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品牌,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在贫困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进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推进农业扶持政策由注重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向注重农产品的市场开发转变,立足各地资源、气候、市场供求变化,扶持发展“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作为名优特产品主攻方向,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

11、产品,建立一批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对认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完善退出机制,维护品牌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有突破、三年见实效”的要求,着力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依托夹山、仙阳湖、壶瓶山三大旅游核心片区,建成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和景区景点,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在沿线乡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辐射带动沿线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全县通过旅游直接和间接减少贫困人口累计1.5万人,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人。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

12、的古镇古村和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镇古村群落,通过贫困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串联,培育和提升壶瓶山、南北镇、罗坪乡、维新镇等文化旅游小镇、建设10个乡村自驾车房车营地,统筹开发10个传统村落,重点支持16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问接从业数量,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通过“旅游+农业”组合,完善乡村旅游“生活链”、“服务链”和“产业链”,做深做新乡村旅游文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县全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创办2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或乡村休闲农庄,创新培育发展乡

13、村旅游创客基地,积极培育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避暑度假和特色康养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旅游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带动创收扶贫。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和能人进入乡村旅游开发产业,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贫困户和能人+贫困户等形式,支持农户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山林、果园、鱼塘、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源和政府支持资金合作参股,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旅游企业中从事旅游服务,实现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与当地贫困户共建共享。通过盘活贫困农村旅游资源要素,达到资源增值、贫困户增收的目标。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带动购物扶贫。利用贫

14、困地区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充分挖掘我县农村特产、土家特色饮食和手工技艺,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我县旅游商品竞争力。通过“互联网+旅游”,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做到网店与实体店并重发展,促进旅游商品增产扩销,在满足不同游客购物需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第三章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新趋势,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

15、业新机制。促进全民创业,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补贴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培训扶持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帮助贫困人口、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完善城乡统筹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建立制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特点,分类引导就业。城市建设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城镇配套服务产业为主,引导居民就地创业就业,积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工业园区以聚集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劳动密集项目为主,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乡村务工人员和贫困人口;乡镇及中部农村地带以发展优质、环保、高效农业产业规模为主,增加土地吸纳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贫困人口就业。开展劳务协作力促贫困人口就业。摸清全县贫困人口底子,完成信息采集。搭建贫困人口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向的贫困人口实施专门的岗前培训。摸准本县、本市、本省和沿海地区岗位信息,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库,举办大型招聘会,积极实行用工对接,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