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8709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资料(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温故而知新,【考纲解读】,知识拓展2:中国历史上的国体变化: 奴隶主贵族专政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 知识拓展3:中国历史上的政体变化: 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宋元,封建社会 形成,封建社会 大一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封建社会 的繁荣,统

2、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知识拓展1:,中国古代史上的国体与政体演变:,知识体系,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王位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例1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

3、式,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西周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封邦建国,以蕃屏周,西周的分封制,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同姓,同姓,同姓,异姓,异姓,“众星拱月”,目的: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西周的分封制,3、对象:,周王,功臣(异姓),王族(同姓),周公子伯禽,召公之子,成王弟,先代的贵族),商后代,舜后代,尧后代,姜尚,西周分封制示意图,齐,鲁,燕,晋,蓟,陈,宋,灰色部分:同姓诸侯 白色部分:异姓

4、诸侯,25%,75%,(主体),特点:分封对象多样化,但以周王室贵族为主;,C,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权利:,5、义务:,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且可以再行分封(层层分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西周的分封制,权利:授民、授土、授职,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特点: 层层受封,等级森严,体现周天子大宗地位;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北京丰台区期末考试】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

5、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6、分封制的影响(评价):,7、崩溃:,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1)加强周天子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2)有利华夏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3)诸侯独立性强,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相对衰弱,形成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无力保持统治的权威性。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一分为二的评价),井田制与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普天之下

6、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诸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奴隶主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它们共同维护并巩固了奴隶主的国家政权。,“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退)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西周规定: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可是季氏

7、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鲁国的礼乐制度比较完备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孔子不满季氏的做法,C,“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C,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2、内容:,3、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8、;确立大小宗的名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是“家”与“国”的统一。,5、影响:,4、实质:,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三)宗法制:,与现实紧密结合:两岸一家亲,祖国统一等问题。,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是“宗”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是“分”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3、“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分封制,(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以

9、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1)世袭制度。,(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B,A,B,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

10、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1234 B 123 C 234 D 23 5、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功臣 B、殷降族 C、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C,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

11、对立,特点是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1、秦朝:正式建立,2、汉:巩固制度,3、隋唐:完善,4、北宋:加强,5、元:新发展,6、明朝:空前强化,7、清朝:达到顶峰,(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节度使、科举制),(二府三司制、通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 “行省制”),(废丞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设军机处),一、从秦清朝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

12、: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一)秦朝,始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吏,少府,九卿,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职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监察,2、三公九卿制,三权分立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 军权皇控,有何特色?,例4: 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

13、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 维护皇帝至尊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统一皇家用语 显示皇权至高无上 A. B. C. D. 解析:皇帝专有用语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同时也显示皇帝的神秘。 答案:C 例5: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诸卿 解析:本题是对秦朝中央官制职权的考查,属容易题。结合官位职权,只有御史大夫具有监察职能。 答案: B,(二)汉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14、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各部既相互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情景再现,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宫殿)。试描述在当时这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工部(建设),皇帝,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户部(拨款),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宋朝:二府三司制,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15、。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皇 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 响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归入,归入,元代: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D,“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而使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朝中央官僚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B,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封建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