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687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影响气体压强因素的再探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 题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再探究所属模块及章节中考专题复习执教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柯伯裕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中,当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不相符时,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矛盾或冲突,称之为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急切感,促使其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深层次的认知方式去投入学习、解决矛盾。基于此,本节课采取POE(预测-观察-解释)策略,使用新技术,帮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再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收集证据,并对收集

2、到的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对事实进行合理解释,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总复习阶段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专题复习内容。学生在新课学习阶段接触到多个和气压有关的实验:气密性检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等,也了解了一些改变密闭空间压强的原因,也能够分析一些压强改变引起的现象。气体的压强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及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种现象,但由于大部分气体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会给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分析与之有关的问题带来困难。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和新技术,能降低学生分析问题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2.

3、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将近一年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多个和气压有关的实验:气密性检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等,了解了一些改变密闭空间压强的原因,也能够描述一些压强改变引起的现象。但对于多因素引起的压强改变,往往只考虑主导因素,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容易忽略液体的“挤占”效应引起气体体积被压缩从而导致压强改变的情况。学生在新课阶段的学习往往会对某些内容理解的不到位、不全面,在总复习阶段就会形成“负迁移”,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造成影响。3.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采取POE(预测-观察-解释)策略,通过传感技术直观呈现出一些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造成学生

4、的认知冲突,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多因素影响的气压变化,学会解决新问题,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现象判断密闭容器的压强变化。(2)能从温度、气体分子数、气体空间的改变,分析引起压强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溶解实验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学生对物质变化产生深层次的思考;(2)通过原型实验和变型实验的对比,学生学会从装置和原理等角度,进行比较、分类、概括、归纳,提高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曲线,提高收集证据、整理加工并加以推断的能

5、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精神;(2)通过现代科技中传感技术的运用,丰富学习化学的手段,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从温度、气体分子数、气体空间的变化来分析气体压强的变化教学难点多因素叠加影响气体压强变化的分析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科学探究教学用具注射器、具支试管若干、小试管、量杯;二氧化碳、水、压力传感器,PPT四、教学流程设计图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公布前测题统计结果,反馈问题,引出本课题。倾听,反思。展现问题,引起学生重视。原型再现答错及时纠正;答对追问该实验能否得出二氧

6、化碳与水反应?为什么?【思考并回答】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展现原型实验,温故而知新。为下一环节的展开作铺垫。变型实验介绍压力传感器。同学甲预测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同学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观察压强变化曲线。借助压力传感谢器,直观展示二氧化碳溶解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引发认知冲突。二氧化碳溶解实验再认识展示原型实验和变型实验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从装置和操作等角度分析出现不同压强变化的原因?巡视,指导。【提问】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被排出?强调实验细节。【思考并交流讨论】1 引起密闭空间压强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答

7、:温度、气体分子数、气体的空间)2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两个实验出现不同的压强变化呢?【展示讨论结果】往敞口容器中注水,水挤占气体空间,气体被排出,压强不变;往密闭容器中注水,水挤占气体空间,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其中一组汇报结果。通过对比的分析方法,初步建立全面分析压强变化的因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体验装置改进,观察现象,培养从实验获取证据的意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提问】如果将水换成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上述试验,试管内压强如何变化呢?【追问1】 从实验开始为什么试管内的压强一直减小?【追问2】仅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压强变化曲线,

8、能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为什么?【实验探究】同学乙和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造成压强减小的影响要大于液体挤占效应造成压强增大的影响。答:不能,水的干扰。观察现象,进一步培养从实验获取证据的意识。应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提升知识,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前测题分析并订正观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BC压强增大的原因。(2)分析CD压强减小的原因。学以致用总结提升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很多,我们要全面客观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表达体会,抒出感受课堂反馈甲

9、中放有NaOH固体,乙中放有水,分液漏斗中放有稀盐酸。关闭b,将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注入,关闭a。观察到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且最终高于烧瓶中的液面。解释“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六、板书设计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再探究引起温 度压强改变气体分子数气体的空间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1. 教学策略的设计本教学设计应用POE(预测-观察-解释)策略,使用新技术展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出现不同的压强变化,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2. 设计环节的设计采用“原型实验复习变型实验引发并解决认知冲突解决新问题”的环节设计,由课本实验出发,

10、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展开教学。这样设计,为学生搭建了思维的平台,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3. 实验装置的改进借助压力传感器,直观呈现出二氧化碳溶解以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压强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4.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基本落实。学生能够从温度、气体分子数以及气体所占空间的变化等因素来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并且学会了从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获取证据,对获取的证据进行加工整理,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新技术的使用,不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帮助学生突破复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附件:前测题1.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将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下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及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图。(1)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2)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在红磷点燃前即打开示波器开关,以获取点燃前瓶中空气的压强(图2中AB段所示)。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上图2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气压变化至图像中D点时,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