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8500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生物必修1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王利刚 翟莉莉一、 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合计60分)1. 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A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都共同存在与动植物细胞中 D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2. 人体细胞中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 A2 4 4 B4 4 4 C2 5 8 D2 8 83.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 A16个 B62个 C17个 D63个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

2、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5生物体中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所共有的元素是 ( ) AC、H、O、N、P、S B. C、H、O、N、 C. C、H、O D. C、H、O、N6.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的必需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赖氨酸 C苯丙氨酸 D谷氨酸7.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及其对应单体的配对中正确有( ) A淀粉麦芽糖 B肝糖原丙酮酸C蛋白质氨基酸 DDNA核糖核苷酸8.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构成生

3、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 HHCCH2COOH NH2 COOHHCCH2CH2COOH NH2A B. HH2NCCH2OH H COOHHOOCCCH2COOH HC. D.9. 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麦芽糖是植物体中的二糖 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C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D细胞中的结合水是良好溶剂10.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I、 Fe、Mg BCu、Mg、I CI、Mg、Fe DFe、Mg、I11. 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4、,是构成液泡膜的主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植物细胞中没有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12.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淀粉 葡萄糖 脂肪 磷脂 蛋白质 核酸A B C D13、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C、图2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

5、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ABC图1图2 6518 10abc含量元素14、谷氨酸的R基本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的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515、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B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3-4滴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mL的NaOH C2mL蛋白质稀释液,同时加入0.01g/mL的HaOH和0.01g/ml的CuSO4混合液D

6、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2mL蛋白质稀释液16.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含氨基数目各是 ( )A. 48、3、51 B. 50、3、3 C. 48、3、48 D. 48、3、317、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的含N碱基是( )A鸟膘呤 B腺膘呤 C尿嘧啶 D胸腺嘧啶18. 下面是3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由这3种氨基酸按顺序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NH2CCH2OHCOOHHNH2CCOOHCOOHHNH2CCOOHCH3H A1,2,3 B1,1,3 C1,2

7、,2 D2,2,219.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B、核酸是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0、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已知细胞中的含量大于,用胃液处理,被分解而不变。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而无。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是蛋白质 B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C细胞膜上的可能是载体 D只存在于细胞核中21、核酸在细胞里的分布情况下列那项最合适 ( )A、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全部在细胞质

8、中 B、 DNA和RNA全部都分布在细胞核中C、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23. 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待检测的物质或结构使用试剂呈现颜色

9、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甲基绿橘 黄B马铃薯中的淀粉双缩脲试剂紫 色CDNA健那绿染液蓝绿色DRNA派洛宁红 色24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 )A.蛋白质和脂肪 B.脂质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固醇 D.磷脂和蛋白质25.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最正确是 (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26. 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

10、粒体中的糖类;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27.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材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28. 人体的牙齿和骨骼中含有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这说明无机盐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 A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调节渗透压 C

11、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 D调节细胞中的离子平衡29. 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 )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30. 下列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功能的是 ( ) 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 B血红蛋白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 C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 D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31.占肝脏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成分是( )A.糖 B.蛋白质C.脂肪D.核酸32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时,最不可能出现的生命现象是 ( )A抗寒性强 B抗旱性强 C代谢活动强 D细胞的粘性强33下列

12、哪一事实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A.生物与非生物都具有化学变化 B.生物与非生物都由元素构成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生物与非生物都含有碳元素34.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空间结构B.肽键 C.肽链 D.氨基酸35. 若以鸡蛋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36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I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