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273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 性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说课稿唐山四中 何振江说课题本节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属于课后说课。说课标课程内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明”的目标要求属于第三层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里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除酸碱盐外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载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目标】1. 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性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 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知道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爱护环境。【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三、学情分析心理基础 兴趣(直觉操作认知)逐步迁移,渴望探究性体验。知识与实验基础 对CO2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分析推理能力。四

3、、说教法与学法(知识线与方法线相结合的方式)(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2)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做实验。(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家庭实验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五、实验改进与创新(1)熄灭阶梯蜡烛实验 优点:便于学生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优点: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便于观察。六、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

4、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 love you字样(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而且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这样的设计更能展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猜一猜】盆里的热水中加入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疑点】若是冰,舞台上为什么没有冰融化产生的水流动?再思考还有什么物质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为什么一部分蜡烛熄灭了,一部分没有熄灭?回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液体或固体。思考讨论、大胆猜想【肯定猜

5、想】这种像冰一样的固体正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思维启迪】这段视频中表现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视频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无色无味通常为气体气体加压降温会变为固体比空气大(1.977g/L)能溶于水第二个环节: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目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并联系上节课CO2的检验。教师的演示实和学生实验分别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和实验演绎法两种实验方法,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原理的感受、领悟,充分启发学生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教师演示】CO2的检验方法: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台阶试验 向玻璃槽

6、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并分析。【分析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到入另一个容器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思维启迪】我们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学生活动】设计方案比如说做一个简易天平来验证(看课件图示)【继续探究】那么怎样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学生讨论归纳出两种方法(选择仪器,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方法1:通过检验可乐饮料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完成)。方法2:向二氧化碳中加水试一试(教师演示)【实验导学】向变瘪的软质塑料瓶中滴加入紫色的石

7、蕊试液。【设问质疑】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思考】为什么通常把可乐、雪碧等饮料叫做碳酸饮料呢?此时,大多数学生会猜想是二氧化碳。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材原始实验)【实验演示】步骤一:教师拿出一大束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指出:石蕊是一种色素),直接将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步骤二: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观察现象。 步骤三: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设问质疑】既然单独的二氧化碳、单独的水均不能让石蕊变红,二者一起就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可能是二者的生成物【思维突破】向上分别喷醋酸;盐酸;稀硫酸;实验结果:

8、均变红【感悟发现】可用紫色石蕊检验酸,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发生反应生成生成了一种酸CO2+H2O=H2CO3 【学生实验】验证猜想:利用紫色石蕊滤纸条、 二氧化碳、蒸馏水,验证你的猜想。再回到知识线与方法线部分,让孩子加深印象。并总结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个环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分析讲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利与弊):好的影响是用途,不好的影响就是危害【归纳整理】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 (2)灭火(3)气体肥料 (4)工业原料2.温室效应 (讨论1:空气中的CO2 ,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

9、温室效应的利与弊?)(设计思路:在本环节的活动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用二氧化碳循环图理解二氧化碳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思辨提高】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第一反应就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其实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还停留在冰河时代,正是有了温室效应才让地表温度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是人类对物质的过分贪婪,对大自然无穷的索取,过度消耗化石燃料,同时对森林的破坏加剧,结果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存。讨论2: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如何做到低碳生活?讨论3:空气中的CO2会越来越多吗?O2会耗尽吗?第四个环节:课后小结 (设计目的: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七、板书设计:看课件 简洁明了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