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205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民主、自由,倾向于学生能动的、愈益自觉的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学生将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的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设计思路 本课题内容较多,二氧化碳的制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对环境影响等一一列举,容易带给学生罗列、呆板的感觉,从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和利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动画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自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然后在汇报时教师加以引导,讨论后集中进一步探究,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做到分类明确,思路清晰。 三、

2、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它是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后继续深入的一课,侧重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从知识结构来说:在了解氧气的基础上学习本内容,是对气体性质实验探究过程的一种巩固和加深;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能力培养来说:注重培养学生的简单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地或

3、在他人的引导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猜想,并会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相 关信息及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合,探究的科学精神。 3、培养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爱护环境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与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通过生活启示、网上查阅资料、学生亲自实验、观察、探究、师生交流信息来使学生获得知识。

4、在实验中加以引导,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在教学中运用VCD,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网上 查阅有关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的资料。 学法指导:课前布置学生 (1)用紫色植物如:紫甘蓝自制石蕊指示剂. (2)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课上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录象:“利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和“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置疑。问:同学们,你所知道使

5、用的物质是什么?板书单元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问:CO2占大气体积的0.003%,如果减少行吗?过多又怎样呢?(多媒体:科学家20年后地球环境的预言)那么我们有必要对CO2的性质进行观察分析。(二)指导实验:从前面学习O2的制备的实验装置中让学生选取并设计实验制备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三)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问:通过实验发现CO2有那些性质?多媒体展示小知识:碳酸饮料的配料表观看,猜想 踊跃发言讨论、回答观看、震惊自制CO2,兴趣浓厚,开始分组实验思考、讨论、交流得出较科学的方案,向放有两个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交流、回答展示。观看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创

6、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科学的教学理念。了解CO2的重要性增加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验探究提高兴趣问:你会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吗?多媒体:完成表格物质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实验一向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四)进一步探究,研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教师指导碳酸饮料实验问:那么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石蕊会不会变色?变什么色?(多媒体提供相关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踊跃回答,最终将答案补全。 小组实验讨

7、论,代表回答问题 归结到是 CO2还是CO2与水的生成物使石蕊试液变红。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方案,实验探究验证、汇报置疑,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分析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了学生的猜测和假设能力,教师适时点评激励。师生互动,共同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建立正确设计实验思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如果将实验中变红的小花小心加热追问:这个实验会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展示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问:试剂瓶壁上白膜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洗去?家中的水壶的水垢,如何清除?(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发现和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8、。多媒体:进入久置的菜窖前应怎么办?(六)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问:二氧化碳对于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二氧化碳过多会带来什么后果?应采取哪此措施?投影:资料爱国诗人于谦的咏石灰练习设计一个简易可靠的实验方案,用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分数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小结问:谁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习方法,谈谈这节课学习的体会?作业1、假如你是二氧化碳,写一篇拟人化文章。2、用石灰浆抹墙时,为什么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刚开始生炭火盆时,墙壁为什么变得更潮湿?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归纳减少温室效应的办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绿色植物、

9、植树造林。齐声朗读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踊跃发言培养环保意识。适时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反馈,产生共鸣。不仅归纳了知识,还回顾了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在实践中学习,体现课内外结合的理念。答: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会分解。回答:用稀盐酸 或醋酸讨论,汇报,得出最佳方案回答:(1)灭火器(2)化工原料(3)碳酸饮料(4)人工降雨(5)温室肥料观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学生之间的互评,加深了他们对知识和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加强学科综合,走向课外

10、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环境的联系教学反思: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节课能把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网上查资料、实验探究,欲望始终,学生兴趣很浓,个个主动参与学习中,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很高。师生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本节课上,对于学生已熟知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的分析占用时间太多,应在该性质的利用上多做设计。课后听了几位老师的指点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让学生们去动手实践。同时,我认为,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地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