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喽喽》教案03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7809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喽喽》教案0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喽喽》教案0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喽喽》教案0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阿喽喽》教案0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喽喽》教案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喽喽》教案0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喽喽教案教学内容唱歌阿喽喽。 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4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节奏图片、歌曲与歌曲伴奏CAI 教学重点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教学难点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课件出示贵州梯田图片。 师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师讲解: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出示彝族图片),那里有大片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

2、(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让学生认识梯田。(二)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利用梯田图片使学生了解贵州的梯田及改革开放后建立了水电站,利用电引水上山灌溉梯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感的认识。 新课教学:1、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两遍,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2、学唱歌谱 (1)节奏练习 讲解节奏难点: (2)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检查。 (3)学生齐读整首歌的节奏(用手击拍,口读节奏的方法)教师检查练习情况。 (4)教师范唱歌谱。 (5)教师用琴带领学生唱谱。 (6)学生独立唱谱。 3、课外拓展:本首歌曲的拍号是 ,这种拍号叫变换拍子。 4、竖笛练习 (1)音阶练习(出示指法图片) (2)先引导学生看谱按顺序吹出阿喽喽的各个音高(去除节奏,先解决音准)。 (3)按乐谱逐句练习旋律。(方法:教师唱一句乐谱

4、,学生吹一句) (4)学生完整吹奏乐谱。 5、课外拓展 彝族姑娘的裙子很有特色,颜色十分绚丽。姑娘的裙摆越往下越大。当她们跳舞的时候,裙子就像花儿在开放。 师:(点击出示彝族小伙子的服饰,板书“彝”字)彝族男子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前面顶着高高的“英雄结”,后面留着长长的“天菩萨”,身上披着一件大大的斗篷,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穿着用丝线绣花的衣服。彝族人能歌善舞,你们看,他们正在跳舞呢! 放一段彝族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特点。随音乐跳一跳彝族舞蹈。使学生在调式、节奏、旋律和情绪上对歌曲有一个整体初步的印象,为更快的学会歌曲打下基础。 先解决节奏难点,为顺利学会乐谱做准备。

5、手击拍,口读节奏的方法能降低打节奏的难度,从时值上更直观的让学生准确掌握节奏 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先吹准各个音高。再加入节奏完整吹奏旋律。 创编活动1、教师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演唱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2、分组展示: 学生自己评价设计效果,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

6、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F 2/4 3/4 贵州彝族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所展示的是一节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格的民歌阿喽喽。课前我详细设计

7、和构思了这节课,本来以为在课堂上会得心应手,可是学生在变拍子时,还是掌握不准,需在今后课堂中反复巩固练习,突破难点。其它各个教学环节还是完成得较好。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阿喽喽是一首彝族的儿童歌曲,4/4拍,二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有一定的亲切感。下面就将我这节课加以总结,与老师们共勉: 1、为了让学生完成简单识谱的目标,每节课前的抢答唱名就为此次目标进行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完成了。 2、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首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我复习了变拍子,又用划拍、击拍,指挥图示,跟唱、教唱等方法突破难点;用模唱、示范唱让学生感受喜悦的心情和活泼的

8、声音,以此掌握重点。其中,我还采用了听唱法、对比法,通过让学生反复的试唱,充分的感受到彝族民歌的风格特色。 3、力求取得好的课堂效果,我制作了幻灯片;又用竹笛为音乐进行乐器伴奏;做各样让学生们都“动”起来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去学习。这样一来,缓解了学生们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意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拉进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力、创造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音乐美的享受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