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7737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点儿再轻点儿》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段第四课让我们轻声说话之一轻点儿,再轻点儿教学设计 临安市城南小学 王小燕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轻点儿,再轻点儿”;二是“有理也要轻轻说”。这课在低段教材编排中属于第四课,是一年级第二学期要上的最后一课。基于前面三课在学习“进入新集体”、“大家做个好朋友”、“夸夸我的小伙伴”的基础上,本课是文明礼仪教育的起始课,从纵向来看,学好这一内容能让学生为高段学习“说话不盛气凌人”打好基础,从横向来看,也为低段后续的学习文明礼仪教育开个好头,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学习做个有素质、有修养的文明使者而努力。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2、学会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学会合作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况且本来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从入学开始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习惯,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一年级的小学生,要使他们能够合作学习,十分困难。故此, 整堂课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首先,从同桌互助开始,让同桌合作议一议“对对碰”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合作。接着,就针对“在上课讨论问题时,有些什么要求?”这一问题,进行4人小组讨

3、论,在讨论中得出小组讨论时要做到:会听、轻说、敢说、靠近。然后根据总结出的要求再进一步强化训练。最后,从全班入手,采用师生合作表演、朗读,大组与大组合作,男生和女生合作朗读等多种合作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讲礼貌的表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从一年级小学生抓起。 王小燕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轻声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 2.学习故事,了解在课堂上该如何做到轻声说话。 3.在活动体验中,学习轻声说话的

4、本领。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轻声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教学难点 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并让学生在生活的很多场合学会轻声说话。 课前小游戏:回音壁 游戏方式:老师拍手打节奏,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回应。第一遍声音由轻到重,老师的手从低到高;第二遍由重到轻,老师的手自然也从高处到低处。然后,老师问:“可以上课了吗?设计意图:首先,这个课前小游戏的目的和其他的游戏一样,起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和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其次,最重要的是第二遍由重到轻的过程,是在创设一种与这堂课的主题相吻合的一种氛围和情境。一、主题导入(单元导语、导航台) 小朋友,你在和别人说话时,是扯着嗓门喊,还是轻轻地说呢?如果是轻声说话,

5、那你可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了。因为轻轻地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单元导语,用亲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轻轻地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这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简单而有效。)二、故事明理(故事树、对对碰) 1.听老师讲一个故事,请大家认真听,待会儿可有问题要让大家回答的哦!(学生看图听老师讲) 2.根据故事展开讨论。 (1)先同桌合作议一议“对对碰”中的问题。 (2)交流:丁丁和同桌一开始的表现对吗?为什么? (3)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重点罗列:在上课讨论问题时,有些什么要求?(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讨论、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体现学习的有效性、体会合作所带来的快乐。)五、老师的话(心灵寄语)小朋友们,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表现,如果不注意,就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大家可得记住呀!四、课外捕捉(童心岛)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朗读“童心岛”中的儿歌,可让学生自由诵读或由老师领读,有兴趣的学生可自己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诵读,。(设计意图:重在体验儿歌中让学生懂得的道理和技能。) 2.结合儿歌中内容,说一说:你在这些场合做到轻声说话了吗?你还知道在哪些地方,什么时候需要轻声说话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堂上习得的合作技能在生活中可以加以运用,是我们开展这个合作课程的目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