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5255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制取氧气装置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取氧气装置探究教学设计陈晓光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 课题三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教材版本:人教版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检验氧气的性质。二、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学生通过课题3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氧气制备反应原理,这为制取氧气装备选择提供了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装置的探究,没有头

2、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考虑到课时的时长,不准备在这课时上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而是探究与学会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由于本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实验小组准备以六个人为一组,以优生和后进生作为搭档,进行实验装置的探究。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三、 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通过探究氧气制取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小组实验方法;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四、 教育理念:1、自主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2、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

4、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五、 教学重点:学习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六、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的学习。七、 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的原理得出制取氧气所需的装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八、 教学准备: 试管、单孔橡胶塞(带直导管)、单孔橡胶塞(带弯导管

5、)、锥形瓶、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小烧杯、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一团棉花、木条、火柴。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以上各7组);多媒体。九、 教学流程:复习引入新课导入 实验制取氧气两种装置活动探究自我小结本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并完成简单练习课堂小结 十、 课时设计:一课时十一、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一起来深呼吸三次深呼吸三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旧知识】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多少?回答:21%巩固旧知识【过渡】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不大,这样的浓度做一些实验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制备更纯的氧气,那么就需要了解所需的实验装置。【投影】投影氧气制取

6、反应原理回答出三个反应原理巩固旧知识【板书】一、反应原理【过渡】反应原理决定了所需要的药品和反应条件。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了实验装置的选择。我们一起来探究制取氧气的装置。让学生明确选择装置的方法【板书】2、实验装置探究【提问】实验装置探究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个反应中制取氧气的药品分别是什么状态,是否需要加热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不需要加热明确药品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提问】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仪器装置?发生反应需要什么仪器?收集气体需要什么仪器?试管集气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追问】只有试管和集气瓶就可以制取氧气了吗?开始小组实验活动。学生小组思考、交流、讨论,开始选择仪器,并组装制取氧气装置

7、培养学生小组探究实验能力【指导】对几个实验小组进行观察、指导。请安装好装置的实验小组起立,向同学们展示装置。.认真观看,并给予展示的实验小组掌声。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豪感【提问】这组实验小组用试管、导管和集气瓶这套装置来制取氧气是可行的,但是实验制取氧气的量比较多,能否一直拿在手上?能否把手用其他仪器替换掉?不能铁架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指导】指导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注意事项。请安装好装置的实验小组起立,向同学们展示装置。实验小组都动手操作实验装置。认真观看,并给予展示的实验小组掌声。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豪感【提问】这组实验小组用铁架台、试管、导管和集气瓶这套装置来制取氧气是可行的,但是实验制取

8、氧气的量比较多,试管的容量比较小,能否收集大量氧气?能否把试管用其他仪器替换的?不能锥形瓶实验小组动手操作装置替换和组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指导】请安装好装置的实验小组起立,向同学们展示装置。认真观看,并给予展示的实验小组掌声。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豪感【提问】这组实验小组用锥形瓶、导管、和集气瓶这套装置来制取氧气是可行,而且与上一套装置对比有什么优势?更加简便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总结】展示两套装置。指出刚才同学们忘记使用玻璃片。总结: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上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采用排空气法。认真观看、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实验装置【板书】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

9、置(排空气法【实验】动动手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制取一瓶氧气,并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学生实验小组动手组装装置,添加药品,制取一瓶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支持燃烧。给于学生成功的体验【投影】【提问】实验装置探究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两个反应中制取氧气的药品分别是什么状态?是否需要加热?都是固体都需要加热巩固装置选择的方法【追问】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仪器装置?发生反应需要什么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资料】(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比较剧烈,会有固体粉末吹进导管中。 (2)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含量更纯【提问】资

10、料(1)如何能让高锰酸钾不被吹进导管?资料(2)什么叫做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资料(3)什么是排水法试管口用一团棉花试管口向下倾斜,但幅度不大回忆之前排水法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资料能力和思考能力【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请安装好装置的实验小组起立,向同学们展示装置学生小组内合作动手完成实验认真观看展示小组的装置,并给予展示的实验小组掌声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投影】【总结】展示装置。总结:以上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用排水法。认真观看、记录、填写实验报告【板书】固体加热型

11、)排水法)【投影】【总结】展示两种不同的装置总结出两种发生装置类型,两种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加强学生的记忆【练习】认真答题学以致用【小结】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汇报收获,小结本课所学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十二、板书设计:制取氧气装置探究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探究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排水法) 13、 教学反思: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无论是从知识储备的考虑上,还是学生能力和技能上,都适合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学习,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

12、进步,知识的掌握和升华、动手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等都通过几个环节的课堂设计得以体现。学生的表现方面,这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活跃,参与性高;在实验环节中还凸显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实验过程会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动手能力好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是动手能力差的,对于学生能力和评价多了一方面的了解。不足之处 六个人为一组的实验小组,人数多了点,组装装置是总会有一两个同学没有动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并没有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只是探究实验的装置。没办法让每个实验小组都展示装置和顾及每个小组每一个实验操作。改进之处 实验小组人数设定为四个人,就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实验。如果课时足够,应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有一两个化学老师帮忙指导其他小组实验操作,应该实验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