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5074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资料(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时期,整体感知隋唐时期概况(581907),朝代更替:,隋朝: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618年杨广(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唐朝: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被藩镇所灭,唐朝结束。,隋朝疆域图,疆域:,唐朝疆域图,隋,唐,阶段特征:隋唐,开明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国家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经济重心南移,中华文明鼎盛(封建社会的繁荣),思想:佛、道、儒三教合一;,文化: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开放政策,加强与亚、欧联系; 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后期出现严重地

2、方割据,隋唐时期的政治,1.三省六部制,沿革: 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期完善。,总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富 贵 威 武 贫 贱,贵,富,贫,武,威,贱,影响深远:,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

3、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以后历朝沿袭,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政体比较,形式相似: 分权以监督与牵制 目的不同: 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三权分立:限制君主专制,(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考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三省六部制,B,(2009高

4、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C,(10年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A,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

5、,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创立与完善:,隋文帝,创立:,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认识:,本质:,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从根本上 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积极影响:,起到了抑制门阀士

6、族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有重要影响。,公平 公正,2.科举制,(2011年山东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C,唐玄宗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755763年安史之乱爆发,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渐渐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形成外重

7、内轻的军事格局,3.藩镇割据,安禄山,史思明。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1)唐代藩镇独揽地方大权,势力不断膨胀,,(2)安史之乱削弱中央实力,边镇扩展到内地,出现的原因,藩镇割据的特点: (1)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割据一方(军事) (2)自置官吏、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政治) (3)不向朝廷交纳贡赋(经济),影响 (1)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 (2)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 (3)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唐太宗,一、登基,二、贞观之治,1.原因,吸取教训; 确立政策; 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2.具

8、体措施,(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民族,3.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A.为政作风: 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转向文治、博大开放 B.开放的时代: 兼容并蓄、博大开放、 昂扬进取,对外交流,盛世气象,唐先进文化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影响深远,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步辇图(阎立本),4.晚年的奢华,求治之心锐减,骄逸之心渐萌,旧唐书载:(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经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

9、休息。” 材料体现了什么现象?如何评价? 答案 唐太宗时期苦役百姓。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拓展1,欧阳修说:王者用人非难,尽其才为之难。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欧阳修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有何直接作用? 答案 唐太宗不仅知人善任,而且能对贤才们的优谋、嘉言言听计从。作用:充分调动了大臣“尽其才”的积极性。,拓展2,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黩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

10、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贞观政要,拓展3,材料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 基本观点: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依据:前秦的败亡。启示:应以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民族团结。,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

11、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孔子思想的联系。 (2)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1)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 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总特征: 原因: A.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政治) B.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C.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D.国内各少数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民族、对外),隋唐时期的经济,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时期,农业,1.土地制

12、度:,2.农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发展:,均田制、租庸调制,农具的改进 曲辕犁(又名江东犁)(犁评)长江下游一带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的发展-出现筒车,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农民生产时间得到保障,曲辕犁模型,曲辕犁构造示意图,曲辕犁将旧犁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犁架也变小,更加轻便灵活。曲辕犁还增设了犁评,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筒车模型,筒车应用,古代灌溉工具,高转筒车,水转翻车,唐代发明了一种灌溉工具立井水车。太平广记引启颜录:“邓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

13、井中。”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的,故又称为井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唐调笑令,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方经济的发展:,A.制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业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青瓷中出现著名的秘色瓷。 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远达欧、非,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陶瓷之路。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B.制陶:唐三彩出现。,手工业,唐秘色瓷八棱瓶,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唐代越窑秘色釉 葵花式瓷碗瓷 法门寺出土,唐三彩,唐三彩

14、常用三种基本色:黄、赭、绿。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手工业,C.丝织业:(1)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新罗,天竺,波 斯,大 食,拂菻,扬州,广州,波斯湾,登州,(2)缂丝技艺,D.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私营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民间手工业也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 (2)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变化。,手工业,商 业,1.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15、: 原因: 政治上的统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民族间和对外交往的频繁。 表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商业繁荣;泉州、明州、杭州、登州等盛极一时。 对外贸易: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广通渠,三点,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观察商业大都市的布局,你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对唐商业的繁荣有何影响?,商 业,2.政策: 中唐后重农抑商有所松动,商人地位

16、有所提高。,3.城市的发展: 坊市分开; 严格控制;时空限制;后期出现夜市;农村的集市贸易发展起来“草市”。,西市,东市,唐都长安,唐长安城西市,唐代及之前的城市有何特点?,1.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但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城市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3.工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市”之内,在时间上也受到限制. 4.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直接控制.,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1)说明唐朝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朝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2012 年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