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24356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1 道德在古代分开使用,“道”表示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或道理。“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2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3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5 马克思伦理学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

2、作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6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7 道德规范的特殊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8 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9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10 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11 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12 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

3、4)更大的稳定性。13 “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和14 “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15 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16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17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18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19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20 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21 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22 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

4、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23 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24 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25 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26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27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28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2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

5、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30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31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32 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具有职业性职业道德的首要特征33 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34 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形成的三种方式:(1)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2)约定俗成的过程(3)归纳总结35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分:官德、商德、医德、师德36 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两个基本判断:在广度上

6、,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值37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8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1 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2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3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4 奴隶社会出现“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5 奴隶社会产生专门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吏师合一”6 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7 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孔子第一个办起了“私学”,主张“有

7、教无类”。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灌输的思想。8 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9 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10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2)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3)促进人类自我完善11 促进人类自我完善表现在:(1)影响人的灵魂(2)开发人的智力资源(3)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12 喜欢模仿教师称为“向师性”是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3 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市

8、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15 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三大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16 反应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四点:公平竞争(第一位的)、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自由竞争17 教师职业道德的四个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技能18 如何才能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1)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对教育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把握(3)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19 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0 职业技能: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21 教师职业技能

9、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22 职业作风: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23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2)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24 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学生的“向师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征。25 不少学生正式由于受到所崇敬的教师的影响,而决定自己的志向“向师性”26 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27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28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等思想意识方面的总

10、称29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更加广泛、深刻、久远的特点。所谓广泛,就是没有不受影响的;所谓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30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1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最重要)(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4)对教师的激励作用32 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统领、灵魂、根本的地位2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时必须依据以下三个因素:(1)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2)一

11、般的教育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3 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4 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5 人道主义原则的演进过程:(1)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人文主义”(2)17-18世纪,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思想“人本主义”(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或曰伦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6 从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不是日益萎缩,而是日益发展。当今世界,人道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7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2、,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8 有人觉得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无法统一的,因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完全对立9 教育人道主义的确立:(1)18世纪,卢梭“自然教育”(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教育运动”(3)二战后,马斯洛、罗杰主张学校教育就是自我实现10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讲,要是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1 一些学者大力提倡人道主义教育,他们向社会呼吁:对人们除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外,还要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

13、育12 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13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道主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14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反应了人道主义原则15 关于教师的称谓的描述:(1)教书育人是对骄傲是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2)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3)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5)教

14、书育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核心本质16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17 所谓教书育人就是:(1)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2)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3)并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18 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19 有人认为任课教师可以只管教业务不管其他,只要上好自己这科的课程就行了,育人是德育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分家论20 “只完成

15、了教学任务就是到达了育人的目的”、“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育人的任务”自发论21 用育人代替教学代替论22 怎样贯彻教育育人的原则:(1)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2)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3)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当中(4)把育人拓展到课外(5)把育人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6)形成全员育人局面23 课外教学又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第三课堂”24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2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列宁曾指出,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26 全面发展的三层含义:(1)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2)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3)强调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27 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28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29 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30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