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0972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太原十六中 白艳,基本思路,知识定位,设疑引思。 结合时政热点,提供背景材料。 解读考纲,明确内容和方向。 依据考纲,自主梳理。 精选试题,突破重点难点。 达标检测,强化练习。,第一:知识定位,设疑引思。,本节课是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来看,它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具体付诸于实践,是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在这一实践中才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因此, 在导入时我选用了:一位外国学者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的观点。让学生

2、谈谈自己的认识。(提示:从中国的角度看;从世界的角度看;从现实的角度看),从中国的角度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等。 从世界的角度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 从现实的角度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第二: 结合时政热点,提供背景材料,凸显时代特点。,历史的重要功能是其借鉴意义、现实功能,所以在复习中要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习惯, 2009北京文综40就体现了对社会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关注。 热点知识

3、往往立足于现实,对当今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关注,对以往历史进行思考和认识,包含富有时代感的新信息。所以在复习时关注时政热点,给学生提供最新背景材料,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这节课的复习中展现了考查本课的三个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时政热点,1.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 3.改革开放30年,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学,教要服务于学,教要落实到学”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根据学生情绪调整与优化课堂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复习获取知识 教学环节

4、:解读考纲自主梳理重难点解析精练精讲,第三、解读考纲,明确内容和方向,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改革开放的成就。,第四、依据考纲,自主梳理,1.经济体制改革 A. 背景: 必要性旧经济体制的弊端 可能性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 B. 含义(前提、环节、根本目的和实质)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农业的基础地位 B.表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的调整 乡镇企业与非农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C.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中心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 B.内容:所有制结构 管理体制,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5、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的成就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必要性,补充材料,在学习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补充教学材料弥补旧教材的不足,让学生体会改革的渐进性和正在进行性。 农村:1982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彻底取消农业税。 城市:1984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 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6、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趋势,从试点到全国推广 从民间自发到中央肯定 从农村到城市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在知识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加强知识间横纵向的联系。,纵向的如: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横向有中国的改革与同一时期苏联、东欧体制的改革。,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第五、精选试题,突破重点难点。,同学们在答题方面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1、审题不到位 2、不能有效分析与提炼材料 3、材料与所学知识不能有机结合 4、评价不得要领 5、文字表述能力差 6、逻辑思维混乱,(2009上海单科35) 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

7、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问题: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7分),答案,转变: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体制性原因

8、: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及其过程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 经济体制改革; 大量引进外资,建立了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2009全国二15)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 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新格局,1.对外开放的含义 2.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特点)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特殊优惠政策。 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

9、厦门和海南(1988)五个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开放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发区。 1991年,开发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后来,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发展如:太原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补充材料: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2009北京文综40)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10、(8分) (按年份顺序回答开放格局的形成,把图表转换成文字, 但要具体一些,防止过于笼统。),答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 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成就,农业经济的全面振兴 工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 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9安徽文综40),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分析 图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解题:,本题看起来容易但具体作答时学生只能回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柱状图的变化1979

11、年、1985年、1993年、2001年有明显的变化,找出这些点与相应的国家政策相对照: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1985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93年源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标检测,强化练习,(2009福建文综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

12、”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9四川文综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单科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 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 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 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 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上海单科3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 民族独立 民族崛起 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 民族振兴 民族独立 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 民族独立 民族振兴 民族崛起 D 民族 振兴 民族独立 民族觉醒 民族崛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