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0006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 温馨提醒:本站发布的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仅供参考,若按摩、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 足三里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以本人手四指相并,食指上缘置于犊鼻处,中指中节水平直下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怎么找 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

2、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简易找法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穴位解剖 足三里穴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足三里穴下为皮肤

3、、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 足三里穴的作用 足三里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

4、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足三里穴位的好处图 足三里的功效 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乏、泻胃热、防病保健的作用。 内经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在气街,下至三里。”依此推之,气街以下,至于三里,统为胃之俞穴。华元化谓:三里主治五痨、羸瘦、亡阳、虚乏、胸瘀血、乳痈等症。秦承祖谓:诸症皆治,但以治胃为主。据此可知本穴功能,不仅行于腹部,而兼治全身上中下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 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三里是本经的合穴,又是

5、胃腑下合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主治脾胃病和水湿为患,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多气多血,故足三里穴可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各种虚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足阳明经合穴配五行属土,补之可培土生金、健脾益肺、化痰止咳,治疗虚证咳喘。 “治痿独取阳明”,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痿痹的主穴。 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气血旺盛,阴阳调和,足三里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按摩足三里穴位好处视频 主治病症 足三里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足三里穴主治胃痛,胃脘疼痛,胃中寒,呕吐,恶心,呃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

6、痉挛,胃下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噎膈,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腹痛,腹胀,肠鸣,肠痈,肠炎,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小腹坚,小肠疝气,少腹肿痛,肠梗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惊痫,心烦,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狂,妄笑,头痛,神经性头痛,失眠,眩晕,癫痫,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口,脚气,水肿,下肢痿痹,下肢不遂,四肢肿胀,心悸,气短,虚劳羸瘦,口苦无味,恶心呕吐,纳呆,噎嗝吐血,头晕,惊悸怔忡,胸胁满痛,不寐,咳嗽,痰饮,痰多,喘息,气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咯血,虚劳,疟疾,热病,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目不明,眼目诸疾,诸虚,耳聋,颔痛,喉痹,颈项肿痛

7、,脱肛,妇人脏躁,血晕,子痫,妊娠恶阻,乳痈,赤白带下,痛经,产后腰痛,产后血晕,产后腹痛,带下,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阳萎,遗精,肾炎,膀胱炎,疔疮痈疽,瘾疹,寒湿脚气,膝痛,下肢瘘蹙,足胫酸痛,下肢瘫痪,下肢痹痛,下肢麻痹,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膝胫酸痛,肝炎,休克,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白细胞减少症,怔忡,黄疸,胆囊炎,阑尾炎,耳鸣,疔疖,荨麻疹,脏气虚惫,贫血,风湿热小儿麻痹,口腔疾患等。 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足三里主治脾

8、胃、心神、胸肺、少腹、下肢等疾患:如脘腹胀满、口苦无味、恶心呕吐、纳呆、胃脘疼痛、噎嗝吐血、四肢肿胀、便秘、头晕、心烦、惊悸怔忡、胸胁满痛、癫狂、惊痫、不寐、中风、咳嗽、痰饮、喘息、虚劳、咯血、疟疾、热病、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眼目诸疾、诸虚、耳聋、颔痛、喉痹、颈项肿痛、脱肛、妇人脏躁、血晕、子痫、妊娠恶阻、赤白带下、痛经、产后腰痛、疔疮痈疽、瘾疹、寒湿脚气、膝痛、下肢瘘蹙、足胫酸痛等。凡真气不足、脏器虚惫、五劳七损、羸瘦虚乏等症皆治。 现代又多用以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急性胰腺炎、休克、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癫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

9、、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足三里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以及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主治胃脘痛,胃中寒,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疳疾;腹胀,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肠痈;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失眠,癫狂,妄笑,脏躁,心悸;遗尿,小便不利,水肿;产后血晕,产后腹痛,带下,妊娠恶阻,子痫;头晕,目不明,耳聋,耳鸣

10、,口;疔疖,荨麻疹;中风偏瘫,下肢痿痹,膝胫酸痛,脚气,乳痈;脏气虚惫,虚劳羸瘦,小腹坚,黄疸,小肠疝气,少腹肿痛,噎膈。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穴位配伍

11、 足三里穴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足三里穴配内关穴治呕吐; 足三里穴配气海穴治腹胀; 足三里穴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 足三里穴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穴可养志保健。 足三里穴配天枢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行间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足三里穴配曲池穴、丰隆穴、三阴交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足三里穴配梁丘穴、期门穴、内关穴、肩井穴,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足三里穴配上巨虚穴、三阴交穴、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足三里穴配阳陵泉穴、行间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

12、中毒性肝炎。 足三里穴配百会穴、中脘穴,治气虚下陷。 足三里穴配中脘穴、阳陵泉穴,治胃痛。 足三里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治胃脘痛、反胃呕吐。 足三里穴配天枢穴、气海穴,治慢性腹泻。 足三里穴配脾俞穴、气海穴、肾俞穴,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足三里穴配天枢穴,治泄泻。 足三里穴配风池穴,治头昏。 足三里穴配冲阳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足三里穴配环跳穴、风市穴,治下肢麻木。 足三里穴配关元穴,施以化脓灸、隔物灸、药物天灸等至皮肤红晕,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的好处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

13、“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旁开一横指。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美女演示足三里穴位按

14、摩视频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

15、食欲不振、羸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 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

16、穴。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 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 针尖略向下斜刺,其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下行至足踝、足跗和足趾;针尖略向上斜刺,部分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逐渐循股上行至股部和腹部; 般直刺0.81.2寸。系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艾灸方法 强壮保健常用温和灸或化脓灸。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注意:小儿忌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很多,但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养生保健之效,可用直接灸的方法。直接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别人帮忙,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