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017740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习中心2015届暑期补课专题(二)如何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读懂一首古诗,应该由表及里,综合把握。一、抓语言,读懂诗句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古典诗歌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往往对语言作出变形处理,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

2、、省略句子成分等,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1 变“性”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常健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2 变序改变词序句序。(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

3、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4)定语的位置。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既是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又是声律的要求和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更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如2012年湖北卷“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中“藏”“透”和 2014湖北卷 “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了汉语语法意

4、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因此要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可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实词推断- 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

5、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例(2012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

6、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一晴生意繁”的意思是: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

7、快地行使,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回答1点1分,2点2分。) 即时应用1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 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二、抓暗示,捕捉信息1、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春日忆李白别董大;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春夜喜雨西宫春怨;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

8、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标题往往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是我们读懂诗歌的重要向导。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以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2014广西卷)为例。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读标题事件(寻人);地点是常山;人物:隐居道人。(向往隐逸生活?)猜想作者寻到隐者没有?寻访中有哪些见闻感受?读诗 “一路经行处” (点题) ;“春草闭闲门”(寻访不遇)莓苔、履痕、白云、静渚,春草、松色、溪花(隐居清幽环境,隐者雅洁脱俗)作者是怎

9、样的心情呢?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清新,“禅意”默想的清享,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恬然自得。即时应用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 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如陶渊明的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适,对官场的厌弃,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杜甫的诗则忧国忧民,厚重沉郁。生活在南宋的

10、诗人词人,陆游、辛弃疾等,则有着共同的心中块垒,那就是因山河破碎而带来的忧国的激愤,因志存恢复而不得产生的报国无门之憾。例(2013年新课标I) 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陆游杰出的爱国诗人,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江山支离

11、破碎,百姓苦难深重,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往往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即时应用3、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

12、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3读注释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对理解诗句和读懂诗歌有着重要作用。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例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2008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第问:“天地存

13、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解析:注释中提供的信息,对回答第问有很强的提示作用。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即时应用4 (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1】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

14、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读题干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暗示着诗歌的内容范围。诗题题干启示13浙江卷秦中吟歌舞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主题情感13课标卷2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题材内容14安徽卷阮郎归 西湖春暮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