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017155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一轮复习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集体教研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第一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课型复习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农耕经济的雏形;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即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思想文化(儒家思想)。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

2、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制度的内容,影响。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难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小农经济的产生, 百家争鸣的背景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探究法使用教材的构想通过通史复习的模式让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等阶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去整体感知历史。同时着重讲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再配合高考试题让学生对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整体把握。引导学生从“一个主体

3、、两个角度、三个特点”去理解早期政治文明。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去理解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理解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170万年前前2070年 原始社会先 夏:前2070前1600秦 商:前1600前1046 基础 西周:前1046前771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 奴隶制瓦解 形成 战国:前475前221 封建制初步确立秦汉:前221220 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221-589隋唐:589907 繁荣宋元:9071368 持续发展明清:13681840(鸦片战争前) 发展迟滞单元概述:先秦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其时间大致是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

4、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一是分封制和井田制,应准确理解二者的含义,并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层面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先秦思想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教学中注意从哲学、伦理学、治国理念、道德人格等不同角度认识诸子思想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是本章的一难点。应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正确分析诸子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并列表识记诸子思想的内容,把握其不同的思想特征。概念解读先秦:指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方国

5、: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苏秉琦先生对“古国”和“方国”的定义是:“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古国阶段”。“古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所谓“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的、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高考瞭望:1、从宗法分封制度的角度,可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理解分封宗法制对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也可从宗法

6、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及中央集权对国家统一的意义出发命题。宗法制度使中华民族形成“认祖归宗”的民俗,这对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和谐社会的创建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产生积极意义。2、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传统思想演变是高考重点,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复习,结合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弘扬儒家思想的精髓。阶段特征: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

7、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知识梳理:原始社会:氏族-血缘(体现早期政治制度的血缘特性)原 起源:采集种植农 区域:北:旱地;南;水田始 业 特色: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工具:刀耕火种社 手 制陶:彩陶、黑陶、白陶工会 业 纺织业:养蚕缫丝一、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一)夏商西周的政治文明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形成标志),世袭制出现 ,(生产力发展,私有观念出现) 世袭制:继承血缘家天下(最高统治者的家天下,统治集团的家天下-柳宗元公天下的开端)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

8、地方的管理制度。商朝:政治上: a: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占卜、迷信色彩)方国政治(血缘) b:实行内外服制度(建立基础是血缘,具有不稳定性)-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经济上:农 农业生产工具: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器)业 耕作方式:生产力水平低下-集体耕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经营方式:井田制手工业:青铜时代-礼器(平民化、生活化-西周)商业:职业商人出现、最早货币出现科技:甲骨文关于日食的记载(为农业服务),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熟文字。西周:政治上: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分封制与内外服

9、的关系:分封制建立在内外服的基础上,对内外服的演进和弥补,体现继承和发展性。)分 封 制(地方行政制度)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政治,以

10、血缘为基础)作用形成等级序列,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宗 法 制的认识:宗 法 制后来与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结合,引申出“家长制”的文化观念,使家庭内部有了支配与被支配关系。a.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对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促进作用

11、。b.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造成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法制精神相违背。.升华认识:宗法制建构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夏朝家天下的发展,统治集团的家国同构)的特点。宗法制用感情消解社会法规。宗法制抑制了民主制的产生。宗法制强化了中国社会的松散性。宗法制也造成了中国的院落社会,限制了社会功能的多方面发挥。“单位”的“家族化”,部分地代替社会行使功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礼乐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西

12、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农业:青铜器更加的生活化、平民化。商业:工商食官(特点:职业世袭、官府统一管理,不鬻于市) 经济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历程:瓦解原因)经济上: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体现唯物史观)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

13、;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l)井田制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发展历程:A.它始于商朝;B.盛于西周;C.瓦解于春秋;D.废除于战国。瓦解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