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017083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分以下三个阶段: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 ( 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年八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誓就职(标志新中国成立),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随后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以阿沛阿

3、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7月)(1)概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 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3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

4、2年底)(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土改,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2)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方法、结果: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4)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

5、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载重汽车生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个机床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

6、路修到了“世界屋脊”。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1)改造方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

7、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底(3)实质: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转变,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探索中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A、正确分析国情后,得出国内主要矛盾

8、,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当前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958年总路线:A、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主要标志

9、: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人民公社化共产风B、影响: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4)模范人物: 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有“铁人”之称;邓稼先: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焦裕禄: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5.“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

10、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2)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3)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4)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5)过程: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斗争,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实为“二月抗争”),受到压制和打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11、。(7)文革后期,形势的明显好转: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们一起整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其后,爆发了悼念周恩来,揭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8)文革的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9)性质: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0)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科教文化事业严重摧残。(11)启示: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

12、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背景:“文革”结束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意义: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13、”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加强法制建设: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

14、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农村改革的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城市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

15、改革加快了步伐。5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82年,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出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困扰。1992年,邓小平南巡,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