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01276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G.1 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 GB/T15437 环境质量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G.1.2 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在 610nm 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G.1.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 3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 0.01mg/m3。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 0.0301.200 mg/m3。G.1.4 仪器G.1.4.

2、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 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 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 10mL。G.1.4.3 空气采样器。G.1.4.4 分光光度计。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 10cm,两端内径为 6mm,双球直径为 15mm。G.1.5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 C(1/6KBrO3)=0.1000mol/L:称取 1.3918g 溴酸钾(优级纯,180 烘 2h )溶解

3、于水,移入 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G.1.5.2 溴酸钾 溴化钾标准溶液 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 1.0g 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 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 C(Na2S2O3)=0.0050mol/L :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 20 倍。G.1.5.5 硫酸溶液:( 1 6)(V/V)。G.1.5.6 淀粉指示剂溶液,2.0g/L :称取 0.20g

4、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 100mL 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G.1.5.7 磷酸盐缓冲溶液 C(KH2PO4 Na2HPO4)=0.050mol/L:称取 6.8g磷酸二氢钾(KH2PO4 )和 7.1g 无水磷酸氢二钠( Na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 1000mL。G.1.5.8 靛蓝二磺酸钠(C6H18O8S2Na2 简称 IDS),分析纯。G.1.5.9 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 0.25g 靛蓝二磺酸钠(IDS),溶解于水,移入 5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4h 后标定。此溶液于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两周。标定方法:吸取 20.00mL

5、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 250mL 碘量瓶中,加入20.00mL 溴酸钾 溴化钾标准溶液,再加入 50mL 水,盖好瓶塞,放入 161水浴或保温瓶中,至溶液温度与水温平衡时,加入 5.0mL(1 6)硫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混匀并开始计时,在 161水浴中,于暗处放置35min1min。加入 1.0g 碘化钾(KI)立即盖好瓶塞摇匀至完全溶解,在暗处放置 5min 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滴定至红棕色刚好褪去呈现淡黄色,加入 5m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褪呈现亮黄色。两次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之差不得大于 0.10mL。IDS 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 C(O3

6、,g/mL )按下式计算:式中:C1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 mL;C2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mol/L;V2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 mL;VIDS 标准贮备溶液的体积,mL;12.00臭氧的摩尔质量( 1/4O3),g/mol。G.1.5.10 IDS 标准工作溶液:将标定后的 IDS 标准贮备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 1.0g 臭氧的 IDS 标准工作溶液。此溶液于 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一周。G.1.5.11 IDS 吸收液:将 IDS 标准贮备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 2.5g

7、 或 5.0g 臭氧的 IDS 吸收液。此溶液于 20以下暗处存放,可使用一月。G.1.5.12 活性炭吸附管, 6080 目:临用前在氮气保护下 400烘 2h,冷却至室温,装入双球玻璃管中,两端用玻璃棉塞好,密封保存。G.1.6 采样G.1.6.1 样品的采集:用内装 10.00mL IDS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罩上黑布套,以 0.5L/min 的流量采气 530 L。G.1.6.2 零空气样品的采集:采样的同时,用与采样所用吸收液同一批配制的IDS 吸收液,在吸收管入口端串接一支活性炭吸附管,按样品采集方法采集零空气样品。G.1.6.3 注意事项:当吸收管中的吸收液褪色约 50%时,

8、应立即停止采样。当确信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不会穿透时,可用棕色吸收管采样。每批样品至少采集两个零空气样品。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样品于室温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 3d。G.1.7 步骤G.1.7.1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六支 10mL 具塞比色管,按表 G.1.1 制备标准系列。表 G.1.1 臭氧标准系列管 号 0 1 2 3 4 5IDS 标准工作溶液(mL ) 10.00 8.00 6.00 4.00 2.00 0磷酸盐缓冲溶液(mL) 0 2.00 4.00 6.00 8.00 10.00臭氧含量(g/mL ) 0 0.20 0.40 0.60 0.80 1.00各管摇匀,

9、用 10mm 比色皿,在 61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以臭氧含量为横坐标,以零管样品的吸光度(A0)与各标准样品管的吸光度( A)之差(A0-A)为纵坐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y=bx a 式中:yA0-A;x臭氧含量,g/mL ;b回归方程的斜率,吸光度:mL/g/10mm;a回归方程的截距。G.1.7.2 样品测定在吸收管的入口端串接一个玻璃尖嘴,用吸耳球将吸收管中的溶液挤入到一个25mL 或 50mL 棕色容量瓶中。第一次尽量挤净,然后每次用少量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复多次洗涤吸收管,洗涤液一并挤入容量瓶中,再滴加少量水至标线。按绘制标准曲线步骤测量样品的吸光度。G

10、.1.7.3 零空气样品的测定用与样品溶液同一批配制的 IDS 吸收液,按样品的测定步骤测定零空气样品的吸光度。G.1.8 计算c 式中:c臭氧浓度;A0零空气样品的吸光度;A样品的吸光度;a标准曲线的截距;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b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g/10mm;V0换算为标准状态的采样体积, L。所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 3 位。G.1.9 说明G.1.9.1 六个实验室绘制 IDS 标准曲线的斜率在 0.4310.467 吸光度mL/g/10mm 之间,平均吸光度为 0.449。G.1.9.2 六个实验室测定浓度范围在 0.0880.946 mg/m3 之间的臭氧标准气体,重复

11、性变异系数小于 10%,相对误差小于 5%。G.1.9.3 六个实验室测定三个浓度水平的 IDS 标准溶液(平行测定 6 次),精密度见表 G.1.2。G.1.2 测定 IDS 溶液的精密度浓度(mg/L) 重复性 再现性Sr r SR R0.085 0.0011 0.003 0.0038 0.0110.537 0.016 0.004 0.0064 0.0180.918 0.0014 0.004 0.0107 0.030G.1.10 干扰二氧化氮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约为二氧化氮质量浓度的 6%。空气中二氧化硫、硫化氢、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和氟化氢的浓度分别高于750、110、1800 和

12、 2.5g/m3 时,干扰臭氧的测定。空气中氯气、二氧化氯的存在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气体的浓度很低,不会造成显著误差。G.2 紫外光度法 G.2.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 GB/T15438 环境质量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G.2.2 术语G.2.2.1 零空气:不含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可检测响应的空气,也不含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乙烯等物质。G.2.2.2 传递标准:一个仪器及相关的操作程序或一个方法,能准确测量并重现与一级标准有定量相关性的臭氧浓度标准。G.2.3 原理当空气样品以恒定的流速进入仪器的气路系统,样品空气交替地或直接进入吸收池或经过臭氧涤去器

13、再进入吸收池,臭氧对 254nm 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零空气样品通过吸收池时被光检测器检测的光强度为 Io,臭氧样品通过吸收池时被光检测器检测的光强度为 I,I/ Io 为透光率。每经过一个循环周期,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耳定律求出臭氧浓度。 G.2.4 测定范围臭氧的测定范围为 2.14g/m3(0.001mL/m3 )至 2 mg/m3(1mL/m3)。G.2.5 试剂和材料G.2.5.1 采样管线:采用玻璃、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G.2.5.2 颗粒物滤膜:滤膜及其它支撑物应由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应能脱除可改变分析器性能、影响臭氧测定

14、的所有颗粒物。注:滤膜孔径为 5m;通常:新滤膜需要在工作环境中适应 515 min 后再使用。G.2.5.3 零空气:来源不同的零空气可能含有不同的残余物质,因此,在测定Io 时,向光度计提供零气的气源与发生臭氧所用的气源相同。G.2.6 仪器G.2.6.1 紫外臭氧分析仪G.2.6.1.1 紫外吸收池:紫外吸收池应用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并具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吸收池的臭氧损失不能大于 5%。光路长度为已知值的 99.5%。G.2.5.1.2 紫外灯:所产生的紫外光被检测器接受的 254nm 的辐射至少占99.5%。G.2.6.1.3 光检测器:能满足在 254nm 波长下测量的

15、灵敏度要求。浓度测量标准偏差不超过 0.01mg/m3(0,101.325kPa)或浓度的 3%。G.2.6.1.4 臭氧涤去器:空气样品经过臭氧涤去器以后进入吸收池由光检测器测出 Io,臭氧涤去器的平均寿命由生产厂家给出。然而实际寿命由采样环境而定。当臭氧涤去器对环境中的臭氧反应明显降低、线性检验精度1%时则应更换臭氧涤去器。G.2.6.1.5 采样泵:采样泵安装在气路的末端,抽吸空气流过臭氧分析仪,并能在仪器所需的流量和压力条件下运转。G.2.6.1.6 流量控制器:控制流过臭氧分析仪的空气流量恒定在选定流量值的2%以内。G.2.6.1.7 流量计:流量值在要求值的2% 范围以内。G.2.

16、6.1.8 温度指示器:能测量紫外吸收池的温度,准确度为0.1。G.2.6.1.9 压力指示器:能测量紫外吸收池的压力,准确度为0.1kPa。G.2.6.2 校准用主要设备G.2.6.2.1 一级紫外臭氧校准仪:一级紫外臭氧校准仪仅用于一级校准用。只能通入清洁、干燥、过滤过的气体,而不可以直接采集空气。只能放在干净的专用的试验室内,必须固定避免震动。可将紫外臭氧校准仪通过传递标准作为现场校准的共同标准。一级紫外臭氧校准仪其吸收池要能通过 254nm 波长的紫外光,通过吸收池的 254nm 波长的紫外光至少要有 99.5%被检测器所检测。吸收池的长度,不应大于已知长度的0.5%。臭氧在气路中的损失不能大于5%。G.2.6.2.2 臭氧发生器:能发生稳定浓度的臭氧,并在整个校准周期内臭氧的流量要保持均匀。G.2.6.2.3 输出多支管:输出多支管应用不与臭氧起化学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