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675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2点线面体教案(第2课时) 牛头崖学区枣园中学 陈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难点:点线面体概念的抽象过程三、学情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四、教学

2、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 题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情境创设1、多媒体演示一幅城市建筑群的图片,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出常见的几何图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1、说出你熟悉的一些立体图形.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四棱锥有_个面;圆柱有_个面;圆锥有_个面. 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3、面与面相交的公共部分叫什么?4、线与线相交的部分叫什么?5、举出生活实际中点、线、面、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由学生思考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提出问题:1.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2.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

3、论?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活动三:提出问题:1.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2通过对上面的实例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活动四:提出问题:1、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旋转起来的硬币给我们什么形象?2、通过对上面的实例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长方体、圆柱、棱柱、三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教师给出了体的概念,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3)

4、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没有大小.老师总结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图形的构成包括:点、线、面、体学生回答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关注学生:(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否独立思考后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3)学生能否运用数学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点动成线”的结论举例:练习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师生共同小结出线动成面.如: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用扫帚扫地,刷子刷油漆等.老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

5、立思考,得出结论;再动手操作,加以验证,合作交流,得出“面动成体” 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6、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尝试应用活动五1、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你会动手操作吗?2、练习: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点线面体的动态关系,进行总结学生思考回答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是由那些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得出答案。一起回顾点、线、面、体的动态关系,进行总结在观察、动手的基础上,检验学生

7、的空间能力使知识系统化补偿提高活动六: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的.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这样的例子?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说明“点”是抽象的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从集合角度来看,点是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感受几何图形的构成,发展几何直觉.小结与作业活动七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1.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_.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车轮旋转时

8、,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3.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模型,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I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 )布置作业:(1)收集、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2)试着建立本大节知识结构图.小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师生共同小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注:(1)是否真正理

9、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几何语言是否准确?(3)能否与实际结学生独立完成,再回答。教师评价。完成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测试题检验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教后反思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类比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参与和指导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都动起来;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注

10、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只有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才最有效。 4、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教诲和适时表扬,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振奋学习的精神,矫正错误的行为都很有帮助,可以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健康心理也得以培养,课堂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构成几何图形的最基本元素板书设计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 线 面 体点动成线面动成体线动成面 线与线相交形成点面与面相交形成线包围着体的部分是面4.1.2 点线面体 五、设计思路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来研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

11、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1.1几何图形 学案自主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1、 说出你熟悉的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 知道这些立体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四棱锥有_个面;圆柱有_个面;圆锥有_个面. 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3、 面与面相交的公共部分叫什么?它们有区别吗?4、 线与线相交的部分叫什么?5、举出生活实际中点、线、面、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由学生思考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提出问题:1.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2.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2、?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由学生说出点、线、面、体的动态关系活动三1.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2通过对上面的实例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活动四1.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2通过对上面的实例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尝试应用活动五1、 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2、如图1,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补偿提高活动六:如图2, 思考:为什么在这张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那张地图上,北

13、京却占了几乎整个版图?观察几何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小结作业活动七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1.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_.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3.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模型,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I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 )2、布置作业:(1)收集、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2)试着建立本大节知识结构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