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658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第七中学 朱丽萍【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

2、动地学习。【设计思想】通过生活中的“点、线”的存在自然引申“体”的存在,按照“体面线点”的结构顺序展开教学。观察大量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静态),但怎么组成几何图形,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旋转动画,动态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抽象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的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自己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主动动手操作。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实例

3、,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会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现象。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类比、变换的思想。3、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

4、活动体现。【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教学准备】 圆柱、圆锥、长方体等模型,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二、感悟图形理解概念三、启发引导知识提炼 四、小结 五、课堂清 六、作业感受生活中的点与线(1)掌握体的概念(2)掌握面线点的关系点动成线的感知线动成面的感知面动成体的感知点的认识活动1: 看三幅图片:1、以点表示的城市2、满天繁星的夜空,偶尔有流星划过,留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线。问:各城市及夜空的繁星可看作什么? 流星划过的痕迹又像什么?3、连成星座的图片。引申设问:我们生活的空间仅仅有点和线就可以完全描述了吗?板书课题 4

5、.1.2 点线面体活动2:展示图片,感受生活中的“体”。板书:一、体-几何体简称为体。活动3:1、看一看,摸一摸你带来的几何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吗?板书:二、关系体是由面围成(平面和曲面)。2、找下列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哪些是平的?哪些是曲的?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与曲面的例子吗?海平面 蒙古包公园 生活用具活动4:摸一摸、看一看 几何体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线与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屏幕观察两个立体的模型:教师归纳:(板书)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静态),即“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世界是运动的,那么点线面体运动起

6、来又有什么关系?活动5:观察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的图片。问: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雪地里的脚印心电图闪电烟花飞机表演音乐喷泉活动6:老师用板擦扫过黑板。问:1、 把板擦看成是一条线,观察扫过的部分,你想到了什么?2、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折扇的打开汽车雨刷运动 刷墙 链条转动3、 演示生活中的实例:才艺展示。活动7:1、动画演示,得什么现象?2、你觉得下列平面图形旋转一周,可以得什么立体图形?3、你能再举个例子说明这一结论吗?4、动动手:硬币旋转的实例。每人拿一元的硬币作旋转实验,看看形成了什么?老师可巡视指导演

7、示。5、 请同学们说说点、线、面、体之间除了静态的组成要素之外,动态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了各种几何图形,那么反过来几何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结合下列图请同学们讨论,你觉得几个元素中,哪个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归纳板书:三、图形的构成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如图例:屏幕上的画面、团体操的背景图案,阅兵阵队、十字绣的图案都看作点组成的,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教师启发学生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观看演示,由亲身的经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感知“点”这个几何

8、图形的存在。齐答:城市及满天星星可以看作点。流星划过像条线。感知“线”这个几何图形的存在。学生观察,说出各种体的名称,加深对“体”的理解。说出著名建筑的名称,感受“体”的宏伟和艺术美。赞叹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伟大,渴望以后成为有用之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学生动手触摸感知几何体,观察、归纳,组内交流,共同汇报得出结论。 分别选各种不同体的学生展示。仔细观察,同桌交流问题,汇报观点。 搜索头脑中的记忆,踊跃举例发言。也能从图片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培养几何图形的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感知各种几何体的面面相交的各种线形。不同“面”的学生分别叙述回答。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理解

9、点线面体的关系,并作好笔记。学生观察、思考,共同归纳出:(1)点动成线 (板书)互相引导点拨,积极举例,切身感受知识。举例:喷泉、焰火、写字等。感受身边的点动成线。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异口同声回答:(2)线动成面 (板书)互相举例补充。丰富生活经验。两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旋转画出美丽的图案。(3)面动成体 (板书)中等学生回答。,感知常见的面到体的形成,发展空间想象力。同桌交流 联系生活 发展空间想象同桌互相纠正动作,直至成功。 旋转的球体切身感受到“面动成体”口答: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组内充分发表见解,各小组阐述观点,说明理由,最后达成共识。感受“点”作为基本元素在图形中的作用。学生回

10、答,大家共同补充整理从最基本的点、线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熟知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图形,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 设疑引出课题先引入“体”的模型,按照体、面、线、点的顺序展开教学。几种常见几何体,引出“体”的概念。帮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对“体”的认识和理解。 充分地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动手感知教学,很好地诠释了“做”中学数学的理念,也切身感知“平面”与“曲面”的概念。选择由学困生回答,巩固对面的掌握程度。 考查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活跃性。提高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挖掘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形成知识,积

11、累数学活动经验。以两个常见的模型为例,动态展示,能更好更清晰地掌握面、线、点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更能激起学生知识的认同与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习身边的数学。使实际与理论更好地结合。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想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思维的活跃性。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做数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面动成体”的理解对于还没有较强空间想象力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直观的动画演示显得至关重要。经过动画演示的直观性观摩,学生已有一定的形象思维, 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即可类比得到。化解了难点。知识的形成顺势而为,自然达成。同桌互相纠正动作,直至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