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2651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表(第一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2)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3)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4)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5)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

2、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6)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7)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1843年1月,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 税则。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价格和缴纳关税的金额,税率大约百分之五。2) 领事裁判权。规定“倘遇有(中英两国人)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3) 章程公布后,27日,广州开埠。1843年10月,中英虎口条约1) 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

3、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2) 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 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4) 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1

4、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 协定关税2) 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3) 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4) 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1844年10月1) 香港中国造船工人、爱国商人的罢工罢市斗争2) 中法黄埔条约i. 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ii. 中国将

5、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iii. 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iv. 片面最惠国待遇。v. 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的纲领性文件)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分水岭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把向西方的

6、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1864年7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入侵西藏和云南,法国侵犯广西,俄国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1) 马关条约2)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3) 台湾人民反侵略、反侵占斗争;4) 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

7、“救亡”的口号;5) 康有为“公车上书”1898年,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警世钟;时局图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开始维新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宣告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新政”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8、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方案(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1911年5月,保路风潮,成都血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起义的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

9、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1913年,宋教仁被刺,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二次革命”1915年5月,接受“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8年5月21日,护法运动失败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前期,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6月5日,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心转到上海)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1920年11月,创办共产党,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有事未出席),确定党的名称,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1921年9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起点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19

11、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党内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 通过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3)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5年5月,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立场转到“大

12、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变为新右派”1926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清算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7年10月7日,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10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

13、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1年前后,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1)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2)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

14、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3)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1) 总结了博,李在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务委员2) 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 成为中国共产党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

15、出的)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吴起镇会师1935年,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十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1) 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规定了具体政策;2) 批判了左倾主义,系统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地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逼蒋抗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大争论1937年2月1) 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2)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