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316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1.1正数和负数思林初中唐毓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课题名称第1章有理数 第1节正数和负数任课教师唐毓文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的第一节课,是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进而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学 情 分 析 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大扩充,学生头脑中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比以前学的数,相对学生比较抽象,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要接受这种新数,必须逐步对原有数的结构进行调整。小学已有对正负数这一概念有所渗透,只是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理解 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

2、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重点难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结合负数的引入,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活动2 指导自学(一), 活动3 指导自学(二)活动4

3、 思维拓展活动5 当堂检测活动6 小结、作业布置 引入问题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指导学生自学正负数的读写指导学生学习正负数反映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是基准,是一种界限检验本节课学习效果。回顾本节内容,反思总结,巩固提高。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揭示课题:同学们对正负数都有一定的认识!那么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正负数一教师板书:正负数一创设

4、问题情境,既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2:自学指导(一)自学课本12页内容,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然后与同桌交流:1、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怎么表示正负数?2、你怎么理解 0 ?3、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4、自学检查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归纳:像3、3.5、1.8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4.5、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 1/3,就是2、0.5、1/3,.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1 、出示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及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教材 2、阅读教材是学生自学的重要途径,该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快速浏览教材 3、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规范读数写数,体验数学符号的简洁美通过自学后检查,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产生的必要性,为后面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学会正负数的读写,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正确的方法,逐步培养初一学生自学的习惯。 活动3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第3-4页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义的量?讨论:“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征?自学检测2完成3页练习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零上与零下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B

6、)快和慢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C)向东走10米与向西走(D)+15米表示向南走15米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归纳: 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生生讨论,合作交流,归纳出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一是意义相反,二是有数量,而且是同类量.自学检测要重点强调该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自学检测,检验学生对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 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自学后检测,检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 活动4 思维拓展: 思考:某学校地面上的旗杆高28米,甲楼高26米,乙楼高35米,若以旗杆的高为基准,记作“0”米,如何表示甲、乙

7、两大楼的高度?你能类似举例吗?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补充完善理解0是基准,是一种界限,同时也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问题要关注实际生活中数学界限,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能力 活动5: 当堂训练 1填空:(1)如果顺时针转30记为+30,那么逆时针转45 记为 。(2)设向东走为正,向东走30米,记作 ;向西走20米,记作 ;原地不动记作 ;记作-25米表示向 走25米;记作+16米表示向_走16米。2、某食品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385克5克”,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是_ _克3.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C,中午上升了11 。C,午夜下降了9 。C ,午夜的气温是_ C 4、观察下列数,请写出后面的三个数 -

8、1、 2 、-3、 4 、 -5、 6 、 、。第一题抽学生口答 第2、3、4题合作讨论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适当引导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学生学习情况整体检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弥补第一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第2、3、4题主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正负数活动6:小结、日常生活中为什么需要正数、负数?你怎么理解0?3、布置作业:A组5:,、, 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主要引导学生从正负数的产生,0的理解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结与作业是对本节课学习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 教 后 反 思本科设计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负数的产生的是生活实际的需要(不能准确简洁表示数量),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课本中的图片、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只需适当引导,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举例、讨论、交流 ,才能逐步调整已有认知的数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