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10011688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含解析鲁教版阶段质量检测(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共44分)(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极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图1图2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类岩石B类岩石C类岩石D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

2、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由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

3、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有利于在坑内保存积水。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5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4B5.D第4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5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

4、。“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掩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67题。6“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7“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A7.D第6题,结合题干可

5、知,“尖峰石阵”组成物质为石灰岩,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掩埋森林,后来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7题,结合题干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岸附近,该地位于南纬30 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显著。(2019福建福州质检)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810题。图图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

6、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9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10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8D9.D10.C第8题,依题意,风影沙丘是因为灌草丛阻挡使风速降低,从而在灌草丛的背风面形成的沙丘;依据图示灌丛、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第9题,依上题分析,风影沙丘因灌草丛阻挡而成,则灌草丛迎风面积与沙丘的宽度正相关、灌丛高度与沙丘长度正相关,图示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正相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第10题,随着灌草丛增多,则对风速减弱作用

7、增强,风蚀作用会减弱,可以形成更多的风影沙丘,则能使更多沙尘被固定下来,从而减缓荒漠扩张速度,但不能大幅增加大气降水。(2019河北定州中学模拟)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脉,黑河上游的天老池小流域海拔在26004440米,其植被类型主要为云杉、灌丛、草甸、其覆盖率为65%。植被对降雨的截留是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的拦截使降雨无法参与径流形成和地面以下各种水分的运动过程。下图为天老池流域植物体的截留量和截留率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影响天老池流域中灌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降水C气温D水热条件12推断图示天老池流域范围内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A随生物量增

8、加而减少B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C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D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13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量和降雨量B地势和生物量C太阳辐射和地势D流域面积和降水量11D12.B13.A第11题,从图中可知,天老池流域的灌丛主要分布在2 9003 700米,3 700米以上应是草甸,植被呈垂直分布明显,影响植被垂直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第12题,根据题意可知,天老池流域位于祁连山脉上,该山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但天老池流域范围内,截留量和截留率都大致增加,故在图示范围内其降水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B项正

9、确。第13题,读图可知,图中截留量的变化与灌丛生物量变化基本上相一致,故影响因素是生物量;该灌丛截留率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由于降雨量随着海拔增高而增加所致;故影响因素还与降雨量有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2019河南六市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14据图文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曲线为林地生态区的植被覆盖度BN曲线的次高值为小麦生长茂盛期CM曲线的

10、最高值为玉米生长茂盛期DN曲线6月份最低与谷物轮作有关15同一农业耕作区内同一作物植被覆盖度不同,最可能是()A耕作制度不同B气候条件不同C土壤种类不同D地形坡度不同14C15.D第14题,华北平原农业多为一年两熟制,冬春季节为小麦、夏秋为玉米,夏初小麦收获后一段时期,耕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而森林春季树叶发芽,至夏秋随水热条件改善而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大,直至秋末落叶再次下降;据此可判断M表示林地、N表示耕地;则C表述不正确。第15题,同一农业耕作区内,气候条件、土壤种类相同,则耕作制度也相差不大。则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坡度不同。(2019东北三省四校联考)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

11、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图为赣南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617题。16据图判断,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在第四纪红土020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B在林草地,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C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D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020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17在红砂岩广布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宜选择种植()A林草B灌草丛C乔木林D牧草16C17.B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四纪红土020 cm深度,林下裸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 g/kg左右,而灌草地的土壤有机

12、碳含量为8g/kg左右,故A项错误;在林草地中02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故B项错误;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林草地含量最高,林下裸地含量最低,故C项正确;只有在林草地植被条件下的020 cm深度,花岗岩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于红砂岩土壤有机碳含量。第1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红砂岩广布地区,在灌草地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说明其保持水土能力最强,故B项正确。(2019宁夏育才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黑河流域(流域范围:3750N4240N,98E102E)某地荒漠、林地、农田三种景观单元土壤水分收支关系图。据图完成1819题。18该地植被量的变化规律是(

13、)A沿河流由上游向下游减少B由河道向两侧减少C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减少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减少19该地区()A当前农田灌溉制度较合理B雨水是森林生长的主要水源C荒漠植被生长主要依靠地下水D河流下游水量大于上游18B19.C第18题,该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内陆河中,距河道越远,空气相对湿度越低,地下水埋藏越深,土壤水分含量越小,植被量相应越小。第19题,该地农田入渗量大于蒸发和蒸腾之和,所以灌溉水量过大,灌溉制度不合理,A错误。荒漠地区不进行灌溉,因此荒漠入渗总量接近该流域降水量,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无法满足森林生长需要,B错误。荒漠地区降水稀少,缺少地表径流

14、,因此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地下水提供水分,C正确。黑河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上游地势较高,农业活动较少,取水量少;下游因发展农业灌溉,取水量大,故河流下游水量较上游小,D错误。(2019河南十校阶段性测试)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20图中()A甲表示北坡,乙表示南坡B丙表示草甸草原带C甲表示东坡,乙表示西坡D丙表示温带荒漠带21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B气温C相对高度D山顶海拔22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地形封闭,降水少D为阴坡,光照不足20D21.C22.C第20题,塔里木盆地南缘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北缘为天山。读图可知,该山地甲坡山麓海拔为4 600 m左右,乙坡山麓海拔为1 300 m左右。昆仑山、阿尔金山大致为东西走向,山脉南侧为青藏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因此南坡的地面高度要远高于北坡,由此可判断该山地为昆仑山或阿尔金山,甲表示南坡,乙表示北坡。该山地的北坡山麓为塔里木盆地边缘,该盆地较为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因此丙为温带荒漠带。第2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坡相比,乙坡的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带谱较为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