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8136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略)(1)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2)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3)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4)古代中国的农学、地学及物理学成就2、以四大发明的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非洲、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欧洲人文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华民

2、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使用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4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3)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到北宋时期,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在唐中期的有关书籍中,

3、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与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以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1)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2)自公元前221年

4、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促进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积极发展。(3)自秦汉以来,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不同的国家与文明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不同的文化,推动了科技进步。(4)自孔子时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5、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开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等传统科技的巨著,古代中国科技进入总阶段。但中国科技始终没有能够发展成为近代科学,同一时期的欧洲近代科学兴起。中国科技在内容与方法上逐渐落后于西方,究其原因主要有:(1)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创新探究的环境与动力。(4)古代中国科技的发明创造主要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注重对前人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不重视

6、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5)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政治伦理、轻视鄙薄技艺的价值观,从事科技的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二、近现代欧洲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进步1、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1)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冲击科学观念,解放人们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天文学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成为天文学革命的标志,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宇宙观的根本改变,也为理性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提倡理性思维,宣传民主和科学,这

7、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将变量引进数学,实现了数学的转折。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展开。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自然科学更大成就。以化学进步为代表,继波义耳把实验法引进化学研究创新近代化学之后,道尔顿又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从而开创了人类在物质认识方面的新纪元。而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率,更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化学研究的进步为近代化学工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

8、现为人类找到了打开电力时代大门的钥匙。电磁理论创立后,人们据此创制了发电机、电动机、电灯与其他电器。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把人类从蒸气时代推进至电气时代。电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影响巨大而深远。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是对生物学的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生物学的“神创论”思想。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定律,是人类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相对论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自然科学取得的新成就,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并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3)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理论出现的重

9、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要求,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这次科技革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对人类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的速度在加快,科技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主要。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积极实施科

10、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2、近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活动的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产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它推动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动力机器的发明,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呈“煤铁复合体型”布局;它使一部分国家进入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五大支柱,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世界工业的中心集中在英国。在国际关系上看,使东方服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产生,国际垄断集团产

11、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期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达国家进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时期,工业比重普遍超过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超过农业人口;工业向大型化、联合化方向发展,多属“煤铁复合体型”布局,个别地方出现“临海型”布局(比如日本);新产生电力、电器制造、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和飞机制造等工业与新兴通讯产业,属资本密集型产业。世界性工业带形成,出现西欧和美国两大工业带。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微电子技术发展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逐步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广泛建立,第三产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比重

12、上升,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工业生产从集中走向分散,出现“临空型”布局。工业人口、城市人口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国际商业贸易增长率逐步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新产生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工业集中在北美、西欧、中欧、俄罗斯、日本、美国、日本和西欧成为世界工业最发达的三极,也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斗争加剧。3、近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各国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结构趋于简单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许多人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离开传统的生产型家庭而外出谋生。交通工具的改进使人们的

13、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火车缩短陆上城市间的距离,汽船穿行大洋之间与内河上下,使地区间联系日益密切。物质交流和文化传输,大大丰富人们的享受和观感。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发达国家下层劳动者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社会趋于更加稳定。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行迅速发展,电话和电报发明,塑料和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远距离交往和信息沟通更加便利。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变革,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效化肥、高产作物、科学种植成就大大丰富饮食结构;电脑的推广和互联网的开通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学习质量和生活水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出的小型家用电器如照相机、电视机、洗衣机及各种电子产品进入家庭;不断革新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w.w.w.k.s.5.u.c.o.m 黄褐色,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