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4100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羚羊木雕创新教学设计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陈少娥教学创意1.基本思路:在多次的语文教材改版中,都没有删掉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可见它的重要性。无论是新教材(指2013年6月版,下同)还是旧教材(指2013年6月之前的版本,下同),都是把它放在主题是“亲情”的单元中。新教材将羚羊木雕放在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中,改为了自读课文,但是跟旧教材的讲读课一样,仍然安排了两个课时,可见编者的煞费苦心。第一课时主要是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是分角色辩论。这两个课时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初中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是按照教参上的安排去上课。在上课后有一个女同学向我提出了个问题:“万芳是个女孩子,怎么喜欢玩

2、小刀呢?”当时我就很随意地回答了她:“女孩子喜欢玩小刀有什么奇怪啊,现在还很多女孩子喜欢打游戏呢。”后来在一次查资料中我无意看到张之路先生的关于一文,才知道课文对原文的改动那么大,也才知道原文中的“我”和万方本来是男孩子(作者本人也是男性),所以万方喜欢玩小刀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我当时很惭愧,想到了我对那位学生的自以为聪明的解答,感到很后悔,因为我挫伤了一位细心的、勇于质疑的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我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么多学生,只有这个学生跟我提出了这个问题,看来经过了小学六年级的毕业会考训练后,他们的思维和答题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往考试的方向去思考。于是我就萌生了上这节阅读比较课的想法。

3、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学生对于课文和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阅读,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其对于开头、结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让学生从单纯的阅读迁移到写作中,读写结合,从阅读中借鉴有益的写作技巧或方法,并且尝试用其中的方法写一个片段作文。同时,通过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开拓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也不一定就是完美的,真正的对话是平等的无论是和作者还是编者之间,甚至是和老师之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刚刚入学几周的初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种独立思考、大

4、胆质疑的精神对于他初中三年甚至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2.教学亮点本课的教学亮点在于角度新颖,目标定位明确具体,紧扣文本,语文味浓。羚羊木雕作为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多年入选课文,很多教师已经从各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解读和讲解,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课文本身的。这节课另避蹊径,从课文和原文的对比入手,是一节别开生面的阅读比较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课目标定位明确具体,紧扣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语文味浓。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这将会对初一的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有较大的启发。课文解读见附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找出课文删改了的地

5、方,并和原文比较效果的异同。教会学生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写批注的阅读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1.比较课文和原文的不同,并且分析其表达效果的异同。2.学会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比较课文和原文的不同,并且分析其表达效果的异同。2.通过比较阅读,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派发阅读资料,做资料中练习的第1、2题:1.比较一下课文和原文,看看课文删改了哪些地方,在原文上标出来。2.请你来评价一下删改的效果你认为删改成功的地方和不成功的地方以及理

6、由,写在旁边空白处。(具体资料见附录二)教学环节一、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课后有同学向老师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万芳是个女孩子,怎么喜欢玩小刀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万芳和我两个女孩子怎么就敢在树底下交换裤子穿呢?”这个同学很细心,也很难得,因为她发现了一些她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大胆向老师提出了疑问。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题目的注释:“有改动。本文原题为反悔。”其实在原文中万芳(万方)和我都是个男孩子啊,所以玩小刀,大大咧咧地在树底下交换裤子是否就变得“合情合理”多了?作为语文书的编者,他们改动了原文自然有他们的原因和考虑,但是是否改了的就一定比原文好呢?或者说

7、是否选进我们语文书里的课文就一定是完美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原文和课文,去感受和理解一下它们的异同吧。二、检查预习,交流分享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分享独自探究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看看你找的不同之处和别人找的是否一样?你们对这些删改的地方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三、深入探究,比较异同 看来同学们昨天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删改的地方大家都找到了,但是对于删改的效果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讨论探究,希望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的火花。 1.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课文和原文中不同的地方,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2.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写作顺序、开

8、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结尾等几个大的方面去找出异同,并且探究删改的效果。3.最后教师点拨归纳:(1)题目:课文用“羚羊木雕”做题目,“羚羊木雕”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我”和好朋友感情发展的见证。作为一个物件,是一个中性词,不褒不贬,更客观更理性地反映出每个人物的内心感受,也可以使读者站在每个人物各自的角度上看问题。比较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原文用“反悔”做题目,感情倾向明确,是站在“我”的立场上,突出了“我”的个人感受,也直接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但是过于直白,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回味的空间。(2)写作顺序:羚羊木雕运用的是顺序+插叙;反悔运用的是倒叙+插叙。(这部分简单带过即可,

9、主要是给学生复习一下写作顺序,至于哪种更好,在这节课里不够时间提及,学生一时半会也难以理解,也不是本课的重点。)(3)文章的开头:羚羊木雕:第一句就以妈妈的质问开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富有戏剧性,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开头更简洁、直接。反悔:开头两段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孤独哀伤的气氛,衬托出我当时伤心、不情愿又迫于无奈的孤独的心情,让读者感同身受。接下来的三段体现了“我”的家庭温馨幸福的一面,跟下文妈妈“逼”“我”去拿回木雕形成鲜明的对比。(4)文章的结尾:羚羊木雕:结尾更直白,“可是,这全能怪我吗?”直接表达了对父母重财轻义行为的批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可是也削弱了我内心丰富情感的表达,

10、简化了原文的主题思想,有所违背了作者的初衷,损害了原文结尾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反悔:利用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和文章的开头相照应。没有给出直接的道德批判,更含蓄,更耐人寻味,让读者可以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上思考,给人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5)人物形象的刻画:“我”的妈妈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

11、得送人啊!”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羚羊木雕中“我”的妈妈是一位严厉的、固执的、重财轻义的妈妈。但是她还是顾及了我的感受,怕我不好意思去要回羚羊木雕,就拿了盒糖果给我,让我换回来。可是妈妈仍然无法理解,在孩子们纯真的眼里,礼物并没有贵重之分,她们在乎的是那份纯洁的友谊。吃过晚饭,我趴在桌子上背诵今天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杠杆原理。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妈妈走了过来,轻轻地把窗帘拉上。另一间屋子里,爸爸和奶奶正在看电视。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了过来,又

12、是京戏!我用双手把耳朵堵上。妈妈走了出去,电视机的声音变小了。妈妈又重新走到我的身边,慈爱地把我的手从耳朵上拿了下来。“当然是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好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两眼紧紧地盯着我。事情严重了。“收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一点也不放松。 “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起来,“我决不允许!”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用手摇着我的肩膀。“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我的裤子被树杈化了一个长长的口子。我坐在地上使劲地哭。因为我特别怕妈妈骂我。妈妈忍不住喊起来:“您(奶奶)总是惯着他,您知道那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呀!”反悔中“我”的妈妈语

13、气和动作更强硬,显得更严厉、固执和重财轻义,但是拉窗帘、关电视等细节又体现了她也有慈爱、细心、体贴的一面。但是这一面似乎只是对我而言,因为她对着奶奶“喊”,还直接批评奶奶“你总是惯着他”,又似乎是个不懂得尊重老人的儿媳。在原文中妈妈的性格比在课文中的要复杂多。万芳(方)的妈妈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她妈妈接过来

14、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在课文中万芳的妈妈为了划破一条裤子就让孩子罚站了一个小时,非常的严厉、泼辣;不问缘由地就责备万芳拿别人贵重的东西,跟“我”的妈妈一样都是重财轻义的,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对待事情方法粗暴单一。后来我才知道,为了那条裤子,他妈妈让他对着墙站了半个钟头。万方的妈妈从里面走出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不出,只是一个劲儿掉眼泪。她又回头问万方。 万方说:“他要把送给我的东西要回去!” 万方的妈妈顺手给了万方屁股一巴掌:“小孩子之间怎么能换东西呢,快去把人家的东西拿来!”万方站在那里没动。他妈妈又

15、推了他一下,他才不情愿地走了。他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要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我呆会儿说他!” (万方)又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拿着,没有礼物,咱俩也是好朋友!”“你妈妈会说你的!”我看着他的眼睛。“没事儿,凡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东西,不管我给谁他们都没说的”他十分爽朗地微笑着,露出那像白雪一样的牙齿。原文中的万方的妈妈也因为孩子划破了裤子而罚他站,可是只是站了半个小时,并不是课文中的一个小时。她虽然也是一个严格的人,但是她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孩子的人,她懂得理解、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权,送给孩子的礼物由孩子做主,和“我”的父母是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原意有可能是用万方的妈妈和“我”的父母形成对比,含蓄地批评了“我”的父母的这种重财轻义的行为。而在课文中两个妈妈的形象是基本一样的。“我”的爸爸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