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3813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都得条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自主探究和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布置研究性学习内容,各个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完成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研究,课上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课题学习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

2、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本教学设计选材于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三节。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所以我在学生以有的知识基点上设置了课题学习,充分利用课题小组的汇报结果,设置对比的相关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

3、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

4、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五、教学过程:教学

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教学方式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得出新知例题教学应用与拓展收获体会布置作业(一) 复习引入1、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两个三角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即它们有多少组边或角分别相等时就全等?(二)引出新课。教师将各个小组探究出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6、。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

7、全等。等等。(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3)已知两边和它的夹角画图:已知角是60且夹着这个角的两条边分别长2和3板演: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1、用书本第112页例1:问题1:ABC和ADC全等吗?问题2:它们已经有了哪些元素对应相等?问题3、还缺什么条件?问题4:如何正确的书写证明过程?(示范)2、如果把ABC与ADC拉开如图形状,若要使得

8、它们全等,还需要什么条件?1、教材P:112页练一练2。2、操作与解释(评价手册P:85第5题)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经历了剪纸、测量、画图等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活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2、归纳得出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SAS,知道了有三角、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初步发展了推理能力。课本P:120 习题 1、2、4 评价手册P:81(第一课时练习)回答问题,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学生课题学习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

9、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和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cm剪一剪: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

10、结论。学生动手作图,进行比较归纳.回答问题,讨论回答后规范书写解题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课件展示学习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经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很显然的只需学生想像即可,教师用课件辅助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举例时,课件辅助演示让学生感受反例的作用。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样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类比、归纳等过

11、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从探究三角形全等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3)“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