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1838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课型 复习课(九年级)时间2017.5.27授课教师任红霞 教学目标1 发现在解答“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的不同类型的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2找到解决这一类考题的突破口和解决办法,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学重点发现在解答“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的不同类型的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找到解决这一类考题的突破口和解决办法,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内容分析 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它可以分布在各个板块的试题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考情分

2、析这个考点在阅读板块中出现的较多,而且出现在不同文体的文本中,甚至在文言文中出现,2016年中考还出现文言文与现代文综合考查的情况。分值在2-4分之间。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多次考到。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在2017年期末考试中,本题得分率仅有40.43%,是整套试题中得分率第二低的题。学生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先阅读理解了相关的材料和题干的要求再去答题,而是凭想象去答题,甚至有的学生直接认为自己没有学过回文诗,匆匆看题之后就胡乱作答,也有个别学生是蒙着答对了。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也发现 “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也是我们的学生要努力提升的一个能力点。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发现法教学手

3、段PPT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回顾要点。二、老师通过例题分析,实践检验,指导学生直接运用所 给的材料来解答问题。三、老师通过例题分析,实践检验,指导学生运用所给的材料,推理解决问题。三、老师通过例题分析,实践检验,指导学生运用所给的材料,解决链接材料的问题。四、小结。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学生回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中的19题,说说自己找到的错误的原因,以及再次遇到类似的试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要点:首先,读懂材料表达的内容;其次,明白试题要求解决的问题;最后,按照要求解答问题。1.(结合【2017 西城一模】的默写题)给学生一段有关“飞

4、花令”文字的介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花”为主题字比赛背诗。(范围:2017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背诵的24首古诗,如果不够用,可以自己选诗)。2. 用【2016 朝阳一模】阅读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中的“九体联”一题,再次检测学生对答题思路要点的掌握情况。(这道题和前面一题比较,难度有所增加,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材料要求什么是“九体联”;其次,明确所给的字都符合要求,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出合适的字,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用选出的字组合,给上联对出下联。以上三个小题都是要求学生直接运用所给的材料来解答问题,在运用已有材料(知识)

5、解决问题的试题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类。1.以【2016朝阳期末】语文基础与积累第2小题(有改动)“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大概在哪个节气结束”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解答“运用所给的材料,推理解决问题”这类题的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找到九九歌的开头或结尾和文中第段中有关节气的农谚的契合点,可看出九九与惊蛰一致,由惊蛰往前推八十一天即数九开始的节气;再次,由文章第段可以推断,大约15天一个节气,81天加9天就由惊蛰往前推第六个节气;最后,由上面的推测看出,数九从冬至开始

6、。2.出示相关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1.指导学生完成【2016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中“17.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解答此题:首先,从所给的材料中,了解“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其次,结合注释理解链接材料文言文的内容;再次,分析探究想象虞姬在文中所写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情感;最后,通过思考探究想象得出:在听到楚歌后,项王悲歌慷慨,作诗给虞姬,虞姬在听到楚歌以及项王的诗后是不安

7、、忧虑、惊恐的。2. 用【2017 西城期末】第14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三条理由。(4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1. 这个考点常见的题型。2. 如何找到答题的切入点。3. 如何合理作答。见专题复习篇子。 只在此“山”中,待你巧取用 明任务 读材料 找关联 细推敲 提信息 巧做答 回忆思考阅读题目要求。根据理解,完成练习题。根据理解,完成练习题。梳理出自己的答题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订正修改。跟着老师一起探究此类题的答题的切入点、思路要点,归纳出解题的策略。阅读审题 自主解题提出难点小组合作组组合作完成练习,验证学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审题 自主解题提出难点小组合作组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听老师总结,重点记录。完成作业。 情境导入主要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读懂材料。 此题在考查运用所给材料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运用所给的材料,推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遇到类似的较难的试题时如何逐层剖析,找到答题的要点。检测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