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发展概述,货币,市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周,商人出现,商业兴起;“工商食官”,最早的货币:贝币,概念:“城”最初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军事中心后来,城和市结合,成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海外贸易兴起,春秋战国,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出现大商人,铜币为主(多种多样,如布币、刀币等),秦汉,重农抑商,开创坊市分区制度经商受时空限制,总体水平不高,秦朝统一货币:铸半两钱(开创圆形方孔的铜钱样式)汉五铢钱,秦汉至隋唐:市受时空限制:日中为市(时);市有特定位置,坊市分开(空)市由政府直接监管:官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长或市令管理市,长安、洛阳等,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北方战乱频繁,商业发展受阻,南方相对安定,商业缓慢发展,长安、洛阳、建康(南京)等,隋唐,原因:国家统一;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表现: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邸店、柜坊、飞钱问世,对外贸易发展,广州设市舶使(参阅教材“学思之窗”),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等,扬益等南方城市兴起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交通枢纽(如运河、海上丝路的港口等);工商业发展等。
也和政治中心军事要塞有关(如南宋临安),唐前期以前,对外贸易中以朝贡贸易(贡舶)为主,唐朝以后广州成重要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民间贸易(商舶)逐步居于主导,两宋,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市的时空限制打破;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宋朝重要税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两宋至明清: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A、“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B、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形成四大工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开封、临安(杭州)等,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进行贸易;对外贸易税成南宋重要税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元朝以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大都(北京)、杭州路等,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城镇商业兴盛,国内贸易迅速发展: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但对外贸易衰落:对外海禁,闭关锁国,明初纸币(宝钞);明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明: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等清:京师(北京)苏州府等,明清都曾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其实质是闭关自守,民间外贸衰弱;但官方朝贡式外贸仍有序进行(明郑和下西洋,清特许广州十三行外贸),重难解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共同因素:国家政局(是否统一、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提供商品)交通状况(运河、丝路等)货币流通状况(统一货币,纸币等)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抑商、抑市、海禁等),概念解释:坊:居民居住区;市:商业交易或商业交易场所(如互市、贡市等)坊市分区在北宋被打破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商业管制等,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兴起原因:汉代以前的城市多因政治、军事而兴起。
唐宋以来,城市多以工商业发展兴起功能:城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地域: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以民间贸易(商舶)为主官府控制,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朝贡贸易的目的和特点:,目的: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特点:官府控制;主要通过朝贡与赏赐的方式完成交易;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与政治上的朝贡外交紧密相连,阶段,朝代,原因、表现(特点),兴起,西周前,东周,艰难发展,秦汉,到,隋唐,空前繁荣,宋元,新阶段,明清,原始社会晚期,商业兴起;,商人;,“,工商食官,”,破官府垄断;商人地位提高;大商人;重农抑商提出,重农抑商;经商受时空限制;总体水平不高,隋唐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表现:都市商业、集市贸易发展;邸店、柜坊和飞钱原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表现: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宋朝重要税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厉行抑商,但商品经济达到历代巅峰:,城,市,商业繁荣,,且出现大批工商市镇,。
农副产品大量入市长途贩运发展快,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帮形成晋商、徽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概述),草市,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神农氏作日中为市,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人和商业,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指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柜坊和飞钱,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称为柜坊,为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帮、会馆、票号,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
古代货币的发展,贝类货币,(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种铜币,秦半两,(秦朝),五铢钱,(汉),开元通宝,(唐朝铸),纸币“交子”,(宋),白银,(明朝开始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五铢钱,古代商业的发展,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四川四川当时使用铁钱,铁钱分量重、价值低,不便于流通和随身携带,于是,纸币交子应运而生,民间设立交子铺后来,由16家富户集资36万缗,统一发行交子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富商衰败,交子不能兑现,改由政府接办当时规定:每期交子的最高发行额为1256430缗;以铁钱为准备金,流通期限为三年,三年后另行换界交子总共发行了“四十三界”崇宁四年(1105年),四川以外的各路也印制纸币,称为“钱引”钱引的样式比交子要美观崇宁五年(1106年),北宋朝廷发行过一种流通地区很广的纸币,名曰“小钞”1161年3月11日(宋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南宋政府发行了以铜钱为本位的纸币“会子”蒙元王朝特别制定了最早的信用货币条例“十四条画”和“通行条画”:设立“钞券提举司”垄断货币发行;拨足以丝和银为本位的钞本来维持纸币信用;允许民间以银向政府储备库换钞或以钞向政府兑银,同时严禁私自买卖金银;确立交钞的法偿地位,所有钞券均可完税纳粮;明令白银和铜钱退出流通。
如此标准的、被后人称之为银本位制度的创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深知元朝倾覆的基本原因之一在于币制崩坏,但出于缓解财政压力、强化中央集权、置贵金属于政府掌控之中、降低交易成本之考虑,同时也出于朱元璋本人的自信性格,明廷于洪武八年(1375年)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颁行“大明通行宝钞”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最终以失败告终黄仁宇先生在书中说:“开国之初,洪武皇帝下令发行的大明宝钞(一种纸币),既不能兑现,也不能用以缴纳田赋其发行的方式也不是通过商业机构(即银行),而是通过发放官俸、赏赐官军和赈济灾民等方式流通于社会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在这种通行票据法方的时候,政府并没有任何准备金弗兰克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布罗埃尔(1972年)在其著作中说:“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贸易都是顺差”。
由于当时欧洲拿不出过硬的东西向中国出口,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这三个世纪,欧洲所能生产和出口的最重要商品,就是金银,而它是依赖掠夺在美洲的殖民地才实现的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曰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自公元1600年起为120000吨白银,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的一半,影响商业发展的共同因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提供商品),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抑商、抑市、海禁等,国家政局(是否统一、稳定),交通状况(运河、丝路等),货币流通状况(统一货币,纸币等),商业利润、道德、营销手段等,1、,“,城,”,、,“,坊,”,、,“,市,”,、城市,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坊,”,是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后来,“,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2、,“,市,”,的变迁,宋以前,宋朝,1、市的,空间限制,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更加普遍2、市的 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3、交易活动不再受 。
4、形成四大商业名镇:,县治以上才设市;,市受,空间,限制:,市有特定位置,坊市分开市受,时间,限制:日中为市;,市由,官府,(市令或市长)直接监管;,“,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官府直接监管,时间限制,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要点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时间:有时间的控制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西市,东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北宋汴京城,“,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引自中国商业简史,坊市分区在北宋被打破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商业管制等,著名古代城市,地位,兴盛的原因,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经济中心,扬州、成都,(扬一益二),新兴经济中心,3、古代城市的发展,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南移.,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提示:(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朝代,历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繁荣,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唐朝,()成重要港口,政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