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2MB
约81页
文档ID:607442544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1页
1/8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油气储量分类标准 与计算规范,,,,,吕鸣岗,,2007.9.5,,,四个题目,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二、新老标准简要比较,,三、储量分类标准简介,,四、储量计算规范简介,,,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 1950~1977年,,2. 1978~1984年,,3. 1985~2004年,,4. 2005年以后,,,1. 1950~1977年,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采用苏联储量分级,,,A1,级储量(准备储量):,已被证实的储量,从生产井中可以采到的储量根据该井已取得的各种参数数据和油井产油情况等资料,在假定的泄油半径所圈定的面积范围内求得的储量A2,级储量(探明储量):,两口或两口以上已获得工业性油流的井,在其圈定的面积范围内的储量B,级储量(视储量):,在已探明的含油区域内,虽无确定其含油边界,但已证实确有工业性油流之存在的储量,通常用最低位置出油井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面积范围求得的储量1. 1950~1977年,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采用苏联储量分级,,,C1,级储量(推测储量):,在一个新构造或新探区内有一口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流时,可根据该构造的油层物理性质、油层的稳定性等来估算出的储量;或者在已证实含油区域的邻近处,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构造间对比的方法推测出的储量。

50,年代玉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储量是苏联专家审查,,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储量计算是学习苏联经验和方法,,文革中储量管理混乱,基本沿用上述标准,,,2. 1978~1984年,1977年7月石化部油开组下发《油(气)地质储量计算工作意见》,我国第一个储量分级,,,一级地质储量(探明储量):,第一批生产井并投入开发,精度90%以上;,,二级地质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探井密度和资料井密度有要求,精度70%以上;,,三级地质储量(待探明储量):,已发现工业油气流,精度50%以上1978年以后按上述标准审查储量并进行全面核查,核减了不够探明储量,正式应用可采储量,,,2. 1978~1984年,1979年~1983年进行过储量分类标准研究制订,但都未正式施行,,1979年开始海域对外开放,带来了西方储量分类和方法1982年12月提出《石油与天然气储量规范》(讨论稿)1983年8月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提出了分类方案1983年7月勘探司提出3P储量分类方案1983年11月石油部东部勘探会议提出关于储量分级、命名意见3. 1985~2004年,1984年11月制订《油气储量计算规范》(初稿),并在全国试行,,,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分为三级:,探明储量、可能储量、预测储量;,,,探明储量分为三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相当一级)、未开发的探明储量(相当二级和部分三级)、基本探明储量(相当部分三级)。

基本探明储量是针对我国多含油层系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而制定的3. 1985~2004年,完善组织和标准,储量管理规范化,,1984年5月成立全国储委油气专业委员会,,1985年3~4月按上述标准审查1984年新增探明储量,,1986~1987年对以前储量进行大规模复算与审查,,1988年1月《石油储量规范》《天然气储量规范》发布实施1989年10月全国储委发布《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暂行规定》1991年12月《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 发布实施4. 2005年以后,2004年4月发布、10月实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推迟2005年4月实施),,2005年发布实施《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行业标准),,2004~2006年全国开展油气储量套改工作,2005年以后新增探明储量按上述标准审查,进入新标准阶段,,,一、储量标准演变过程,1)1950~1977年,照搬引用的ABC级的阶段,引用苏联的油气储量分级,,2)1978~1984年,行政规定的一二三级的阶段,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分级,,3)1985~2004年,突出中国特色的三级三类的阶段,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标准,,4)2005年以后,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结合的五层次十三类别的阶段,与国际对接的新标准,,5)每次发布新分类,都伴随全国性储量核查、复算或套改,使新老储量都纳入新分类体系,,,二、新老标准简要比较,新标准,——国家标准(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老标准,——国家标准(,GBn 269-88,),,《石油储量规范》,,——国家标准(,GBn 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1.探明储量的分类和要求条件不同,老标准:,,,以地质储量为分类对象,分为三类:基本探明、未开发探明、已开发探明。

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一一对应相对误差要求:基本探明小于±30%;未开发探明小于±20%新标准:,,,探明地质储量不分类,技术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对应,技术可采储量以下再细分类探明地质储量相对误差要求小于±20%探明地质储量为什么不分类?,1)储量精度80%、70%难以掌握,新标准推迟交储量时点,取消了基本探明地质储量2)可采储量按经济极限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共存于一个地质储量无法分开3)国际惯例可采储量按开采可靠程度分为证实、概算、可能,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级别可采储量,我们地质储量不分类便于与国际惯例对接4)我们以油气藏为分类对象,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实际等同于地质储量的已开发和未开发5)地质储量定为探明,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有利于分类分权管理,储量计算复算(粗分)跨大步、可采储量标定(细分)跨小步,以解决不同步问题2.新标准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其要求条件与国际上证实储量一致,新标准:,,根据油气藏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即市场条件、价格、成本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实施情况等,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对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要求条件不但是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而且是已实施的或先导试验成功的操作技术条件下的可采储量。

与国际惯例的证实储量一致3.表外储量与次经济可采储量含义不同,应用情况不同,老标准:,,只在术语中列出表外储量,并未在储量分级分类中列出,是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在申报储量时要求要有社会经济效益,实施老标准时未曾有表外储量新标准:,,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次经济可采储量,是指达不到经济可采储量的那部分技术可采储量在储量套改中已广泛应用4.已开发与未开发储量的划分对象不同,但划分条件差异不大,老标准:,,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皆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新标准:,,只对经济可采储量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与国际惯例一致新老标准:,,定义比较看,对已开发和未开发储量划分条件差异不大,基本一致5.老标准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储量复算与实际开发状态变更不同步,造成国家库储量状态与实际不符;,,可采储量标定没有纳入正式备案程序,国家库可采储量与各油公司不一致;,,基本探明储量为复杂破碎油气藏而设,在执行中混乱,造成基本探明储量比例增大;,,90年代才开始经济评价,且老油气田中小型区块不评价,许多区块未作评价,已评价过的而后证实变差也未放入表外储量,造成效益储量与低效储量、暂无效益储量混杂三、储量分类标准简介,储量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1. 术语和定义,原地量:,,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数量。

分为:,原地资源量;地质储量(原地储量),,,1. 术语和定义,可采量:,,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分为:,可采资源量;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 术语和定义,,,2.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勘探开发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1,,区域普查阶段,,2,,圈闭预探阶段,,3,,油气藏评价阶段,,4,,产能建设阶段,,,5,,油气生产阶段,过去,勘探和开发各自划分阶段,勘探评价与开发评价是分开的现在,评价阶段勘探与开发一体化评价,最后到完成开发方案设计油气田从,发现,到,废弃,应分阶段进行储量评估储量分类与勘探开发的阶段性、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相一致2.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3. 储量经济意义分类,储量经济意义分为:,,1 经济的,,2 次经济的,,3 内蕴经济的,,4 不经济的,,新标准储量经济意义分类全面,考虑了不同类别的储量,也适应经常变化的经济条件经济意义是指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通过进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油气藏(田)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分为:,可行性评价、预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评价,。

3. 储量经济意义分类,,,4. 资源/储量分类,将原地量分为:,,,1.探明,,2.控制,,3.预测,,4.潜在,,5.推测,,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类特色将可采量分为:,,,1.探明、2.控制、3.预测、4.潜在、5.推测;,,经济、次经济;,,已开发、未开发;,,剩余经济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总原地资源量,地质储量,未发现原地资源量,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潜在可采,,资源量,控制,,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推测可采,,资源量,潜在原地资源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预测技术可采储量,控制经济可采储量,控制技术可采储量,推测原地资源量,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累积产量,,图1 资源/储量分类框图,,(横线以上保留中国特色,,横线以下体现国际惯例),,,,,4. 资源/储量分类,国际惯例储量分类:,,1.剩余可采储量为基础,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2.以井控范围为单元,,3.三维问题二维分类,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地质不确定性合并,新标准储量分类:,,1.地质储量为基础,可采储量类别与地质储量一致,,2.油气藏为单元,,3.三维问题二维分类,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次经济合并,,,4. 资源/储量分类,储量三维问题,,,4. 资源/储量分类,,,4. 资源/储量分类,,,4. 资源/储量分类,,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开采技术可靠程度,储量计算时间,累积产量,P,1,P,2,P,5,P,4,P,6,P,3,经济极限条件,,,4. 资源/储量分类,次经济可采储量包括两部分,,1)经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的技术可采储量。

2)由于合同和技术等原因,尚不能划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技术可采储量环保、地面条件、市场等限制不能开发的;,,集输管线等原因而不能利用的;,,开采技术尚未证实的;,,地质风险而非动用的四、储量计算规范简介,储量计算规范,,——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1. 总则,四级储量单元、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四级储量单元,(套改提出的),,管理类单元:一级单元,油气田,,二级单元,区块,,计算类单元:三级单元,开发单元,,四级单元,计算单元,区块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开发单元组成的含油气地质体它是为油公司和国家进行储量管理而设定的储量单元,最大可等同于类型简单的中小型油田或气田,最小可等同于开发单元开发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开发单元组成的可采储量标定统计的单元储量计算上报时,应划分四级单元,并搞清对应关系和历史演变关系1. 总则,四级储量单元、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五个层次、七种类别储量(探明储量),,一层次,地质可靠性,,包括:探明地质储量,,二层次,技术可采性,,包括: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三层次,经济可采性,,包括: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四层次,开发状态,,包括: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五层次,剩余资源资产,,包括: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储量计算上报时,应包括上述七种类别储量。

1. 总则,储量计算、,重算、,复算、核算、结算,,储量计算,,油气田或新块、新层发现后,新增储量计算,,储量重算,,已探明区块外扩新块或新层,新老储量同时计算(新规范中没有,实际存在的情况),,储量复算,,储量申报后开发井完钻后三年内进行储量计算,,储量核算,,储量复算后开发过程中各次储量计算,,储量结算,,油气田废弃前进行储量和产量清算,,,1. 总则,可采储量标定,,未开发单元第一次投入开发进行标定基本属于储量复算范畴,,已开发单元再次进行标定基本属于储量核算范畴,,可采储量标定与储量复算不同步,造成国家储量库中储量开发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动态跟踪开发状态变化,,可采储量标定结果没有要求备案登记,国家储量库可采储量与各油公司可采储量不一致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1),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2),勘探开发程度: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应是钻井、测井、测试或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应有合理的井控程度(合理井距另行规定),或开发方案设计的一次开发井网3),认识程度:查明了油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产能等。

具有较高的地质可靠程度4),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具体分析应具备条件,,油气藏评价阶段完成经评价钻探证实,,已完成评价井钻探正钻评价井不能交储量所有井已完井测试未测试井不能交储量稠油油藏进行了热采试验中型以上油,(,气,),藏至少有一个完整取心剖面,大型以上油,(,气,),藏主力油气层应有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具体分析应具备条件,,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内部收益率达到企业规定收益率评价结果全部为次经济储量不能交储量小型以上油藏,中型以上气藏,要做经济评价;其它进行开发评价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具体分析应具备条件,,全部还是部分可获得经济效益,,老标准评审中,要求经济评价动用储量达到,80,%以上新标准,增加并允许有:次经济可采储量全部储量中只要有部分经济储量可交储量,比例多少,?(,50,%以上),,,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单井稳定产量达到储量起算标准是储量计算的经济条件,,稳定产量规定更加明确:系统试采井的稳定产量;试油,(,气,),井产量应折算求得合理生产压差的稳定产量。

储量起算标准更加多元化:回收开发井投资的产量;不同井深的经济极限产量;表,1,参考值探明地质储量计算,,,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单个油藏或气藏,平面单元按单一油藏(或气藏)划分区块,关键是油(气)层连续性面积很大的油藏(或气藏),可细分井块(井区)受同一构造背景控制的多个小型断块、岩性油藏(或气藏),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流体性质相似,含油(气)连片或叠置时,可合并一个计算单元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单个油藏或气藏,纵向单元按单一油藏(或气藏)划分油层组,关键是统一油(气)水界面,,含油气高度很大的油气藏,可细分亚组或小层含油气高度很大的块状油气藏,也可细分水平段不能断定统一油(气)水界面的多层油藏(或气藏)其跨度大于50m时,视情况细划计算单元裂缝性油气藏按连通的裂缝系统,,,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储量计算单元要求,,原则上要求:每个计算单元都应经试油证实达到储量起算标准在纵向单元较多、试油工作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酌情处理,但应达到如下要求:,,平面单元中至少应有一个纵向单元试油证实地质储量大于,1000,万吨的单元应有试油证实地质储量,500,~,1000,万吨的单元应有,MDT,或试油证实。

地质储量小于,500,万吨的大多数单元有,MDT,或试油证实试油是海上交储量的一个难题,要作出自己的规定探明地质储量计算,,,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储量计算单元要求,,单元划粗与划细、合并与细分主要看如何算准储量,,含油(气)高度很大的油(气)藏,细划单元是防止油(气)藏上下资料程度不同进行面积权衡而造成的误差;采用其它体积权衡方法同样能防止误差时,可不细划单元不能断定统一油(气)水界面的多层油(气)藏,细划单元是防止用同一油(气)水界面或油(气)底造成夸大面积;而采用其它圈定含油(气)面积方法,同样能防止夸大面积时,可不细划单元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计算方法,,容积法,,动态法,,气藏可采用物质平衡法和弹性二相法油(气)藏也可采用合适动态法计算可采储量,根据采收率求得地质储量概率法,,作为容积法的一种补充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含油气边界圈定,,可靠资料确定的流体界面圈定含油气边界流体界面:,单一油,(,气,),藏条件下,油水界面、气油界面和气水界面可靠资料:实际测试资料;或测井和钻井,(,取心、综合录井,),资料;或测井和可靠压力测试资料只有测井资料一般不行,(,对经济可采储量,),。

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含油气边界圈定,,测试证实的层状油(气)藏最低的出油(气)层底界、块状油(气)藏最低的出油(气)井段底界圈定含油(气)边界未断定统一油(气)水界面的多层油(气)藏,构造较陡时可采用从边部井油(气)层顶界以有效厚度累计值或油(气)层集中段高度外推,构造较缓时可采用边部井点以开发井距,1,~,1.5,倍外推,圈定含油(气)边界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多层状油藏圈定边界,,,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含油气边界圈定,,油气藏断层(地层)遮挡边界,用油(气)层顶界与断面(不整合面)交界线圈定含油(气)边界油(气)藏储层岩性,(,物性,),遮挡边界,可用有效厚度零线或渗透储层一定厚度线圈定含油(气)边界在储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等适当条件下,高分辨率地震预测的流体界面和岩性边界,经钻井资料约束解释并有高置信度时,可作为圈定含油(气)边界依据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边界的井控程度,,边部油(气)井到上述圈定的含油,(,气,),边界的距离过大时,外推开发井距的,1,~,1.5,倍另划计算线。

未查明流体界面或含油(气)边界时,以边部油(气)井外推开发井距的,1,~,1.5,倍划计算线未达到起算标准的井、正钻的或未测试的探井或评价井,不能作为边部井外推划计算线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面积内井控程度,,计算经济可采储量面积内,两口井合理井距可为开发井距的,3,~,4,倍,如果干扰测试等证实两井连通性,不限井距计算地质储量面积内,井控程度是否可放宽些?,,我认为可以放宽,但关键是证明油气层连续性,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担心问题,,破碎断块、低丰度岩性和海上油(气)藏的井控程度难以达到要求井控程度要求高了,增加工作量,勘探效益降低解决办法,,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井控可低些,经济可采储量按达到规定井控的面积与计算面积比例打折扣推迟交储量时间,到开发评价完成或一次开发井网完成后,的井控是够高的但海上不能这样做,要作出自己的井控要求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含油气面积确定,,构造图,—,含油气面积圈定准确的基础条件,,基本要求:,,钻井标定、井斜校正、速度准确、比例合格顶面选择:,,有效储集体(即第一个有效厚度层)顶的包络面;,,油,(,气,),层顶界面;,,地层界面,应换算到油(气)层顶界面。

外推海拔校正:,,油,(,气,),层顶界的海拔等高线图,边部井有顶部夹层,含油,(,气,),边界外推海拔需要校正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构造图界面选择与外推边界海拔校正,,,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标准,,地质储量:岩心和测井为基础,测试为依据确定下限标准,中型以上油,(,气,),藏要有下限层单层试油经济可采储量:本区测试获油气流的下限层为标准有效厚度标准图版符合率大于,80,%可采用本油气田统一标准或借用标准,但要用本区数据验证合格要有两个下限标准,两个标准有效厚度变化比例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划分,,两种资料:测井解释资料;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井筒环境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岩心资料,:取全岩心,收获率不低于,80,%有效厚度起算、起扣标准,,起算标准,为,0.2,~,0.4m,夹层起扣厚度,为,0.2m,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选值,,掌握油气藏特征和储层变化情况,是勾绘好有效厚度图、求准平均有效厚度的关键采用有效厚度等值线面积权衡法,也可采用井点控制面积或均匀网格面积权衡法。

超过邻近井点值而根据地震等方法预测的高等值线区只能当成与井点值相等的平台参与面积权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井点值算术平均法或权衡法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原则,其它储量计算参数确定,,新老规范没有什么差别,,注意以下几点:,,方法可行,误差合适,,理清变化规律,科学数据权衡,参数合理取值,,,4.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必须满足的条件,,已实施的或近期将采用的操作技术已有开发概念设计或方案,已列入或将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以近期平均价格和成本为准,可行性评价是经济的和次经济的4.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动态法,,主要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法、物质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等各种方法都选自现行行业标准技术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静态法,——,技术采收率,,一般是目前成熟的可实施的技术如注水、注气或蒸汽吞吐等条件下最终采收率(二次最终)本油气藏验证有效的或本油气田同类油气藏使用成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增加的采收率(如三次)经验公式法、经验取值法、类比法和数值模拟法等采收率确定方法,全部采用现行行业标准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必须满足的条件,,经济条件——价格、成本和其它有关条件操作技术——已实施的,先导试验证实的或本油气田同类油气藏实际成功的肯定付诸实施的技术。

开发方案与计划——已有方案,已列入中近期计划有天然气管道建设、销售合同或协议含油气面积——可靠资料证实的流体界面或油气底圈定,合理井控程度或一次开发井网油气层——实际生产或测试证实商业性生产能力,或与本井邻层位或邻井同层位已证实商业性生产能力储层相似以上条件基本是直接引用国际惯例,,,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必须满足的条件,,可行性评价是经济的,,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80%,,国际惯例证实储量概率90%,在要求上我国有所降低储量精度改为储量概率,是思维观念的改变,储量概率观念,:对经济可采储量为保守观念,宁可算小不可算大,排除各种可能算大的风险储量精度观念,:对地质储量为中庸观念,正负小幅度波动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确定原则,,经济标准,,,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经济评价,是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的基础,,动态法,,求准产量、含水率、水油比等经济极限经济极限以上累计产量确定为经济可采储量,现金流法,,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全部达到企业规定标准产量预测剖面的累计产量是否全为经济可采储量还要视开发方案中采用的技术条件和风险程度而定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技术条件,,,按照规定的技术条件,搞准产量递减趋势线或产量预测剖面,是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的关键,,已开发储量,,现有井网和已实施的开采技术,,未开发储量,,投产时将实施的井网,本地证实的、肯定实施的开采技术,,,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技术条件,,未开发储量,,1,)新油气田采用先导试验成功的开采技术,未先导试验采用天然能量的开采技术,,2,)老油气田新层块采用本油气田同类油气藏已实施的开采技术,或本层块先导试验成功的开采技术,否则采用天然能量的开采技术,,3,)采用一次开发井网,该井距与井控所采用的开发井距一致,,按照上述技术条件的产量预测剖面求得的累计产量,方可全部确定为经济可采储量;否则根据情况予以折扣处理。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计算向国际惯例靠拢,显示级增加储量,开发井距大,探明面积大,采收率取值低,,,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确定原则,,扣除风险,,地质储量计算中,主要是含油气面积和有效厚度的取值与经济可采储量要求条件不同,要扣除可能存在的偏大的风险程度:,,确定经济采收率时应根据风险程度进行折扣开发方案中产量预测剖面应根据风险程度对动用储量进行折扣多种方法求得的多个采收率值或类比求得的区间值,确定经济采收率一般选用较低值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经济极限法,,主要适用于动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开发单元要采用与标定技术可采储量同样的生产数据和动态方法递减趋势线选择应采取偏保守观念,最乐观只能与技术可采储量一致关键问题是求准经济极限(产量、含水率、水油比、汽油比等)截止经济极限点的累计产量确定为经济可采储量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现金流法,,适用于静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开发单元,一般用于小型以上油藏,中型以上气藏关键问题是产量预测剖面,,选择代表性油气井和产能公式求准高峰期产量,预测好递减趋势和递减率根据地质储量计算中的风险程度确定储量动用率开发指标设计要符合对技术条件的要求,不符合时在确定经济可采储量时进行折扣处理。

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现金流法,,两点建议:,,共用同一套地面设施的多个评价单元,可分别建立产量预测剖面,从而建立一条叠加产量预测剖面,用它进行统一经济评价,求得现金流为零的截止年,在各自产量预测剖面求得累计产量,计算各自经济可采储量可只选择部分优质储量进行评价确定经济可采储量,但经济可采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比例不得少于50%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类比法,,适用于静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开发单元,一般用于小型以下油藏,中型以下气藏相似油气藏类比法,,,1,)关键问题是选择相似的可类比的已开发油气藏2,)类比参数既包括油气藏地质参数,也包括技术条件(开发方式、井网、单井产能等)3,)类比相似则选用类比油气藏经济采收率计算经济可采储量,选用采收率要考虑相似程度适当进行折扣处理,特别要考虑地质储量可靠程度的差别5.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计算方法,,类比法,,工业油气流标准法,,,1,)工业油气流标准与储量起算标准不同,前者是整个油气藏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初始产量的标准,后者是单井划入含油气面积参与计算储量的标准2,)工业油气流标准要考虑勘探、开发、地面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考虑回收期和产量递减等。

3,)评价单元的初始稳定产量要有代表性,高于工业油流标准为经济的,方可选用经济采收率计算经济可采储量谢谢!,结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