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征收制度,,应纳税额的计算与征管,基本原理,1.,概念,,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所得税2,.,特点,,,征税对象:纯所得,,,计税依据: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负税人,,国家建设,筹集财政资金,,调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盈利能力,,作用,征收制度,1.,纳税人,,(1)一般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2)纳税人的分类及判定,,2,.,征税对象,,,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除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外,,纳税人的判定,,,,①,,类型,,,,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②,,判定标准,,,,登记注册地,标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③ 具体判定,,,,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成立或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但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或未设立却有来源于境内所得的企业征收制度,1.,纳税人,,(1)一般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2)纳税人的分类及判定,,2,.,,征税对象,,,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除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外,在华机构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以及发生在境外但与其在华机构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纳税人,税收管辖权,征税对象,居民企业,居民管辖权,,,就其,世界范围所得,征税,境内外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非居民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所得与设立机构场所有联系,地域管辖权,,,仅就其来自,我国的所得,征税,没有实际联系,,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未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却有来源于我国的所得,3,.,税率,,(1)基本税率 25%,,(2) 低税率 20%,,,实际征收时适用10%,,(3)优惠税率,,,,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15%,,,,4. 税收优惠,,,(1)居民企业,,,税额式减免优惠,(减免征收、,税额抵免,),,,税基式减免优惠,,※,加计扣除:,研发费(50%)、安置工资(100%),,,※,减计收入:,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减按90%),,,※,,单独计算扣除:,创投企业(投资额70%),,,税率式减免优惠,(减低税率),,,购置用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10%),(2)非居民企业,,(3),其他有关行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证券投资基金,,(4)其他优惠,,,,,过渡期优惠,,,,原外商投资企业优惠,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1.,收入总额,,(1)含义,,,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2)收入的确认,,,,一般收入的确认,,,,特殊收入的确认,,,,处置资产收入的确认,,一般收入的范围和项目(9大类),2.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1)不征税收入(3项),,,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其他不征税收入,,(2)免税收入(5项),,,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非营利组织其他免税收入,3. 扣除原则和范围,,,(1)税前扣除项目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2)扣除项目范围,,,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3)扣除项目标准,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其他保险费,利息费用,借款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固定资产租赁费,资产损失,有关资产的费用,汇兑损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总机构分摊的费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劳动保护费,其他项目,,项目,准予扣除的额度,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处理,职工福利费,≤工资薪金总额的,14%,不得扣除,工会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2%,不得扣除,职工教育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2.5%,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其他保险费,保险费,,符合标准的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可扣),,商业保险,,财险,,寿险,,经营财险和责任险,(可扣),,,个人家庭财险(不可扣),,符合标准的补充社保,(可扣),,,其他寿险(不可扣),,利息费用,(,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例:某公司,09,年度“财务费用”账户中利息,包括年利率,8%,向银行借入的,9,个月期的生产用,300,万元贷款的借款利息;也包括,10.5,万元的向非金融企业借入的与银行同期的生产周转用,100,万元的借款利息该公司可扣除的利息费用为,______,万元业务招待费,min,(,发生额的,60%,,销售(营业)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销售(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视同销售收入,,公益性捐赠支出,≤年度利润总额,12%,,当年会计利润,未扣除上年亏损,销售(营业)收入,减:,销售(营业)成本,,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例:,2009年某居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与收入配比的成本4100万元,全年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共计700万元,营业外支出60万元(其中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50万元)。
2009年度该企业应缴纳税所得额_____万元解:,会计利润=,5000+80-4100-700-60=220(万元),,,扣除限额=,220×12%=26.4(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20+,(,50-26.4,),=2,4,3.6(万元),(4)不得扣除项目(9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应纳税所得额,- 100,10,- 20,30,20,30,60,,4. 亏损弥补,,,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5. 其他规定,,,(1)资产的税务处理,,,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存货的税务处理,,,,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2)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参照当地同类企业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其他合理的方法,,(3)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处理,,,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其,他办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应纳税额的计算与征管,1.,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2),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5),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赠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职工福利费31万元、教育经费7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解:,,(1),会计利润总额,=4000+80-2600-770-480-60-(160-120)-50=80(万元),,(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4000×15%=600<650,调增应税所得额=650-600=50(万元),,(3),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25×60%=15 < 4000×5‰=20,扣除限额=15<25,调增应税所得额=25-15=10(万元),,(4),捐赠支出:,,扣除限额=80×12%=9.6<30,调增应税所得额=30-9.6=20.4(万元),,(5),税收滞纳金,不得扣除,调增应税所得额6万元,,(6),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200×14%=28<31,调增应税所得额=31-28=3(万元),,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00×2%=4<5,调增应税所得额=5-4=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00×2.5%=5<7,调增应税所得额=7-5=2(万元),,(7),应纳税所得额=,80+50+10+20.4+6+3+1+2=172.4(万元),,(8),2008年应交企业所得税=172.4×25%=43.1(万元),例: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为56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4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94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发费60万元,业务招待费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4万元;取得营业外收入1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08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解:,,(1),会计,利润总额,=5600+800+40+34+100-4000-694-300-760-200-250=370(万元),,(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调减应税所得额40万元3),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60×50%=30(万元),,(4),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70×60%=42 >(5600+800)×5‰=32,扣除限额=32<70,调增应税所得额=70-32=38(万元),,(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税所得额34万元6),捐赠支出:,,扣除限额=370×12%=44.4>38,可据实扣除,不做纳税调整,,(7),应纳税所得额=,370-40-30+38-34=304(万元),,(8)2008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4×25%=76(万元),2,.,境外所得抵免,,企业应纳税额=境内外全部所得×我国税率—允许,,抵免已缴纳境外税额,,(1)抵免适用情况,,,直接抵免,,间接抵免,,(2)抵免限额的计算,,公式一: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的应税所得额÷境内、境外应税所得额总额,,公式二:来源于某国应税所得额×我国法定税率,例:某公司,09,年度取得境内所得,160,万元,来自,A,国所得,25,万元,在,A,国已缴纳所得税,5,万元,其在我国汇总缴纳,_______,所得税。
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4.,企业所得税的征管,,(1)纳税地点,,,居民企业:登记注册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2)纳税期限,,,按年计征,分月或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3)纳税申报,,,月份或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报送预缴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