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三章 触电与触电的现场急救,长宁培训,,沈琦琦,,,,第一节 触电事故的特点,和类型,,,一、,触电事故特点的5条规律,(一)事故的原因大多数是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或不遵守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二)触电事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三)低压工频电源触电事故较多,其中日用电器触电事故较多四)潮湿、高温、有腐蚀性气体、液体或金属粉尘的场所较易发生触电事故五)在处理设备或线路故障时,违反安全规定,导致接触电压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二、 触电的类型,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我们把这种损伤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触电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身体直接触及带电体触电,,(二)间接触电,,(三)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的触电,,,(一)身体直接触及带电体触电,,此类直接接触触电可分为单相触电及两相触电1.单相触电,,当人体某一部位与大地绝缘不佳时,另一部位触及某相带电体,电流经大地构成触电回路,这种触电事故称为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发生触电时,人体的两不同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同一变压器供电系统)称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相与相之间以人体作为负载形成回路二)间接触电,,间接触电是指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接地故障时,设备外壳(金属部分)及接地点周围出现对地电压,而引起的人体触电,称间接触电这类触电可分为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两种1.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处有较强电流进入大地时(如输电线断线故障),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流散,并在接地点周围地面产生一个相当大的电场电场强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小在电场作用的范围内(以接地点为圆心,20m为半径的半球体),人体如双脚分开站立,那么施加于两腿的电位不同而致两腿间存在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俗称跨步电压人体触及跨步电压而造成的触电,被称为跨步电压触电2.接触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由于绝缘损坏,设备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当操作人员身体某部分对地绝缘不佳(如双脚),另一部分(手)触及外壳,就会发生接触电压触电三)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的触电,,一般情况下高压电的安全距离是0.7M,低压电的安全距离是0.15M,,,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一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一),电流的生物效应,,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及刺激作用等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其中又以刺激作用对人体伤害最大1.,热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2.化学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体内会发生电解、电泳和电渗作用,,3.刺激作用,,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刺激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使相应部位的内脏及组织发生功能改变电流的刺激作用对心脏的影响是最大,常会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大多数触电死亡是由于心室纤维性颤动而造成的二)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1.电流大小,,电击时,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就越大2.电流性质,,在相同的电流大小下,不同的电流频率及波形对人体影响程度不同一般28~300Hz的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大,最为严重的是40~60Hz的电流频率增高对人体影响减小,当电流频率大于20kHz时,所产生的损害作用明显减小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性比直流电更为严重3.电流路径,,电击时,身体触及带电体的部位不同,流过身体各部分的电流大小也不相同4.电流持续时间,,电击时,电流持续所通过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危险性也越大二、 人体阻抗及特低电压,,(一)人体阻抗,,人体阻抗是由人体内部阻抗和皮肤阻抗组成.,,人体的内部阻抗主要是电阻性的,它的值主要由电流通路决定。
当人体与接触电压接触的瞬间,人体中的电容尚未充电,初始阻抗近似等于人体的内部阻抗在大的接触面积条件下,人体的初始阻抗可以认为是个定值约为500欧姆皮肤阻抗可以认为是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网络,其值由电压、频率、通电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湿度和温度等决定随着接触电压的升高,皮肤阻抗减小,当皮肤被击穿时,皮肤阻抗可以忽略不计二)特低电压(ELV)又称安全电压,,特低电压取决于人体允许电流和人体阻抗特低电压是规定安全措施的依据我国交流特低电压的额定值为42V,36V,24V,12V和6V五个等级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采用特低电压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除采用独自电源之外,特低电压的电源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安全隔离变压器,应采用双线圈隔离变压器,不得使用自耦变压器2)工作在特低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他电气系统和其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3)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特低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防护措施第三节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一 、电磁场基础知识,,(一)电磁场物理概念,,(1) 电磁场由电场和磁场组成2)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存在于电荷的周围;,,磁场由运动电荷产生,存在运动电荷周围,,(3) 电场和磁场组成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同时存在,在空间相互垂直传播。
4) 电磁场具有能量,电磁场能量为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电磁场中的物质接受电磁场能量后,将产生损耗而发热二) 电磁辐射,,当交流电通过电路时,在其周围可产生与频率变化相同的电磁场,这种可变化电磁场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电磁波可不依靠任何传输线而在空间传播,此现象称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二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人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会吸收辐射的能量,产生生物效应一般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较弱的工频电场以及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不大,因此下面主要讨论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作用一)作用机理,,电磁场作用于人体时,会使人体内各种离子和偶极子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造成对机体的损伤二)高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热效应 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热量,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对其产生损伤高频电磁场热效应有如下三种:,,(1)欧姆损耗,,(2)介质损耗,,(3)涡流损耗,,2.热外生物效应,,超高频电场对人体的温度调节有明显影响,,,三,、,人体受电磁场伤害的临床表现,,在电磁场作用下,人体会受到损伤,会产生如下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一、中枢神经系统:,,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三、心血管系统:,,四、周围血像:,,五、眼睛:,,,四、 影响伤害程度的因素,,(一)电磁场强度,,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所受伤害也就越严重。
二)电磁波频率,,一般情况下,电磁波频率越高,伤害越严重三) 电磁波波形,,脉冲波比连续波对人体的伤害严重四)电磁波照射时间,,电磁波连续照射时间愈长或照射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愈短,以及累计照射时间愈长,对人体的伤害也愈重五、 电磁场的安全标准,,各国标准不同,相差甚大我国标准,,(1) 对0.1~30MHZ,,电场强度≤20v/m,磁场强度≤ 5A/m,,(2)对30~300MHZ,,电场强度≤5v/m,磁场强度不作规定,,(3)对≥10MHZ,,,辐射功率≤0.01~1mw/cm,2,,,六,、,电磁场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电磁场的危害,通常采用三大类防护措施,既屏蔽发生源、控制与发生源间距离以及个人防护在这些措施中屏蔽发生源是主要环节一) 电场屏蔽和磁场屏蔽原理,,电场屏蔽的基本原理是静电感应的原理磁场屏蔽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二)屏蔽体,,板状屏蔽和网状屏蔽均可用铜、铝或铁制成必要时可考虑双层屏蔽随着厚度增加,屏蔽效能提高以及金属丝愈粗,屏蔽效果愈好屏蔽体的边角要圆滑,避免尖端效应三)高频接地,,高频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的接地和屏蔽体的接地高频接地除应符合一般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高频接地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屏蔽体的接地。
第四节 触电伤害的临床表现,,,触电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反应和局部的电灼伤一、全身性反应,,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达一定强度时,可使心肌纤维透明性变,甚至引起心肌纤维断裂、凝固变性,这些损伤可使触电者立即死亡较大的电流还可使肌肉痉挛性收缩,如果伤及呼吸肌可当既窒息而死电流直接通过中枢时,可抵制中枢,引起心跳、呼吸停止二、局部的电灼伤,,局部的电灼伤常见于电流进出的接触处一) 皮肤金属微粒沉着,,(二) 灼伤,,(三) 电烙伤,,(四) 电纹,,,第五节 触电现场的处理,,,一,、,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与存活率关系,,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后,人体内部的某些器官还存在着微弱的活动,其组织细胞新陈代谢还在进行,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临床死亡”处在“临床死亡”状态下的病人,如体内没有重要器官的损伤,只要能及时进行抢救,还有救活的希望但是,如未能及时抢救,时间一长体内各组织细胞就会逐渐死亡,此时在医学上称为“生物死亡” 从“临床死亡”到“生物死亡”的时间相当短,特别是脑组织缺氧时间超过4~6min,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如心脏停搏10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者,即使成功,神经系统也会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因此,触电现场急救是整个触电急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将复苏的全过程分为三期,即:,,(一)初期复苏(基本生命支持),,迅速了解触电者的情况,立即对症处理应用人工呼吸法及体外心脏按压法维持其肺内气体交换及血液循环二)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及肺自主呼吸,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三)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心跳、呼吸恢复后,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脑组织缺氧受损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脑功能的恢复二,、,触电现场的处理,,(一)解脱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切断电源2.用绝缘物移去带电导线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4.拉拽触电者衣服,使之摆脱电源解脱电源时需注意:,,,,(1) 如果在架空线上或高空作业时触电,要防止发生高空坠落造成二次伤害2)严禁用金属或潮湿工具去切断电源线或移动带电导体,脱离电源时除注意自身安全外,还需防止误伤他人3)拉拽衣服时单手操作严禁触及触电者身体任何部位免得扩大事故4)解脱电源时动作要迅速,耗时多会影响整个抢救工作二)判断神志及气道开放,,1.判断触电者是否意识存在,整个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10s内,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2.呼救,,一旦确定触电者丧失意识,即表示情况严重必须立即呼救3.保持复苏体位,,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触电者必须处于仰卧位,即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仰卧于硬地上触电者处于复苏体位后,应立即将其紧身上衣和裤带放松4.开放气道,,常用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仰头抬颏法:,,(2)仰头抬项法:此法简单,但颈部有外伤时不能采用3)双手提颌法:此法对疑有颈部外伤的触电者尤为适宜三)判断有否呼吸存在,,在呼吸道开放的条件下,抢救者脸部侧向触电者胸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嘴和鼻孔通过“视、听、感觉”来判断有否呼吸存在整个检查时间不得大于5s四)判断有否心跳存在,5s内完成当心跳、呼吸停止后、脑细胞马上就会缺氧,此时瞳孔可明显扩大如果我们发现触电者瞳孔明显扩大说明情况严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第六节 现场心肺复苏术,,,现场心肺复苏术,,现场心肺复苏是用人工的方法来维持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肺内的气体交换通常是采用人工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按压法来达到复苏目的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来替代肺脏的自主呼吸活动,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脏,以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其操作方法如下:,,(一)触电者保持仰卧位,解开衣领,松开紧身衣着,放松裤带,避免影响呼吸时胸廓的自然扩张及腹壁的上下运动二)保持开放气道状态,使呼吸道通畅用按在触电者前额手上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鼻翼使其紧闭,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三)抢救者作一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封住触电者嘴外部,形成不透气的密闭状态,然后全力吹气,持续约l~1.5s此时进气量约为800~1200ml进气适当的体征是:看到胸部或腹部隆起若进气量过大和吹入气流过速反而可使气体进入胃内引起胃膨胀四)吹气完毕后,抢救者头稍作侧转,再作深吸气,吸入新鲜空气在头转动时,应即放松捏紧鼻翼的手指,让气体从触电者肺部经鼻、嘴排出体外此时,应注意胸部、腹部复原情况,倾听呼气声,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五)反复进行(三)、(四)两步骤,频度掌握在每1minl2~16次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三,、,气道异物阻塞的处理,,,四,、,体外心脏按压法,,体外心脏按压是连续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半部,由于胸骨下陷直接压迫心脏,使血液搏出,提供心、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一)体外心脏按压操作步骤如下:,,1触电者必须仰卧于硬板上或地上2.抢救者位于触电者一侧的肩部,按压手掌的掌根应放置于按压区。
3.两手掌相叠,两手手指抬起,两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然后依靠上半身的体重和臂部、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方向按压4.按压时,胸骨应下陷5~5cm左右充分压迫心脏,使心脏血液搏出5.停止按压,胸部恢复正常形态,让血液回流回心脏停止用力时,双手不能离开胸壁,以保持下一次按压时的正确位置6.每l min需按压80~100次二)体外按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压区”位置确定需正确,否则易使肋骨骨折2.在按压休止期内,应使胸廓不受外力的作用,使其能恢复原状,以利血液回流3.按压时,掌根必须位于“压区”内,用力须有节奏感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应相等五,、,双人操作复苏术,,双人操作复苏术是由两名抢救者相互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其比例为1:5,,六、 单人操作复苏术,,当触电者心跳、呼吸均停时,现场仅有一抢救者,此时需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吹2次,按压15次, 比例为2:15,,每5分钟检查一次七,、,局部外伤处理,,现场抢救时,应用消毒的纱布或急救包将伤口包扎好,在紧急时甚至可用干净的布或纸类物品进行包扎,但应注意尽量减少污染,以利以后的治疗其他外伤和骨折等,可参照外伤急救的情况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