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解析版)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60KB
约14页
文档ID:605602266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解析版)_第1页
1/14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东周列国都城均由宫城和郭城组成列国将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国君处理政务的政殿位于整个都城的制高点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宗庙等祭祀性、礼制性建筑仍然存在,但已被移出宫城之外东周列国都城布局反映出( )A. 贵族退出政治生活 B. 等级分封制度得到巩固C. 诸侯国君加强集权 D. 城市营建沿袭西周定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东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周时期的列国都城中,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同时国君的政殿位于都城的制高点,这反映了当时列国都城以国君为中心,而传统的祭祀性建筑逐渐被边缘化,这说明当时诸侯国君在加强集权,C项正确;在东周时期,贵族并未退出政治生活,排除A项;这一时期祭祀性的建筑逐渐被边缘化,说明礼乐分封制度逐渐破坏,排除B项;东周城市营建与西周城市营建的关联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 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A. 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 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C. 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 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中国)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南宋以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出现佛教遗物,不能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排除C项;唐朝时期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

故选A项3.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B. 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C. 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 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户无主客,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B项正确;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是宋朝的社会变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两税法,与“以庸代役”的租庸调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与户籍制度作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 宋神宗曾一度打破“文武之别”,允许武官申请考核词赋水平,凡能通过测试者,便可换为文资官衔,并放松了对崇文院馆阁兼职限制,对边关功臣也授以馆职宋神宗此举意在( )A. 提倡崇文抑武 B. 促进阶层流动C. 扩大科举规模 D. 改变国防颓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允许武官申请考核词赋水平,凡能通过测试者,便可换为文资官衔”“放松了对崇文院馆阁兼职的限制,对边关功臣也授以馆职”可知,宋神宗时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将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神宗时期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频繁失败,提高武将的地位,减少对武将的限制,其目的是增强军队战斗力,以改变在与少数民族战争中的颓势,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神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政策,排除A项;文官和武官都属于统治阶层,重视武官不涉及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放松了对武将申请考核词赋水平的限制,并非对科举制的调整,不涉及扩大科举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5. 下图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

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 )A.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B. 民间白银货币化进程C. 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D. 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前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土地买卖交易契约中使用白银的比重上升,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其他通货种类占据比例不断下降,所占比重几乎忽略不可计,说明商业交易活动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可以佐证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B项正确;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在商业交易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并不能说明物价是用银两计算的,排除C项;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 北洋水师的致远等舰曾于1890年前往南洋巡视,途径新加坡进行访问时,当地华人商民为之欢欣鼓舞,认为中国海军军威无比此后,新加坡华人每逢冬季来临便开始热议本年北洋水师是否再来巡视这一现象说明了( )A. 洋务运动达到自强目的 B. 清政府注重维护宗藩关系C. 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 D. 华人深受荷兰殖民者压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华人认为中国海军军威无比,每逢冬季来临便开始热议本年北洋水师是否再来巡视,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加坡华人的民族认同,而非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项;新加坡与清政府不是宗藩关系,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民族认同,没有描述华人受压迫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 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告工人阶级与国民书》,谴责军阀吴佩孚“破坏约法赋与的集会结社自由权,惨杀赤手空拳以争自由的劳动者”,认为吴佩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敌人,乃是全国争自由的人民的敌人”为此,中国共产党( )A. 积极声援护法运动 B.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 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D. 加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吴佩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敌人,乃是全国争自由的人民的敌人’”可知,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这次罢工使长达两千多里的京汉铁路瘫痪,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但因为军阀的镇压而失败,为了反抗军阀,中国共产党加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推翻了军阀统治,D项正确;护法运动发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排除A项;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国共合作失败之后,此时吴佩孚早已被推翻,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时间上早于京汉铁路大罢工,排除C项。

故选D项8. 下图油画《转战陕北》创作于国庆十周年画面中毛泽东侧立于黄土高坡的山巅之上,气定神闲地眺望远方该作品( )A. 赞颂革命领袖的战略决策智慧 B. 以写实风格描绘人民解放战争C. 表达党领导人民持久抗战的信念 D. 再现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的场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石鲁笔下的《转战陕北》刻画的就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体现了革命领袖的战略决策智慧,A项正确;画作没有描写战争场面,排除B项;画作主题涉及的时间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转战陕北》是在三大战役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9. 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 )A. 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 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C. 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 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材料“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可知,东欧改革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不符合史实,绝对化了,排除A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析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的,排除B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 下表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 )1992年4月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2005年8月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A. 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法律保障 B. 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 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 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

据材料信息可知,《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的时间是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确立,2005年“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综合材料整体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女性更多的参与经济生活,需要对妇女权益保障确立相应的法律,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C项正确;保护妇女权益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没有直接关系,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而《妇女权益保障法》早在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