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测量学》PPT课件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42.49KB
约41页
文档ID:605379586
《心理测量学》PPT课件_第1页
1/4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讲 测验编制及心理测验的使用,主要内容,一 项目的难度与项目的区分度,二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三 心理测验的使用,一,项目的难度与项目的区分度,(一)项目的难度,(二)项目的区分度,(一)项目的难度,1、难度的定义,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P=R/N100%,注:P为通过率;N为全体被试者人数;R为通过人数.,P值与难度高低成反比,心理测验(以难度划分),能力测验,非能力测验,难度指标:通俗性,总体样本中回答该题的人数,难易程度,2.计算方法,(1)二分法记分的项目,二分法记分:,选择题,通过记2分,错误记0分.一般可直接用通过率计算难度.,(2)非二分记分的项目,当测验项目不能用二分法记分时,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难度,注:全体被试的平均分,Xmax为满分.,(3)分组法,被试总分按高低排列,高分组:取得分最高的27%被试,低分组:取得分最低的27%被试,P=(P,H,+,P,L,)/2,注:,P为总通过率;P,H,和,P,L,分别为高分和低分组通过率.,三组分配:27%46%27%,3、难度水平的确定,(1)项目的难度,大体而言,项目难度为0.50时最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鉴别力;,实际操作时,让所有项目都达到0.50困难很大,而且也不必要,一般只需使项目的平均难度达到0.50,而各项目的难度在0.300.70(0.50,20%,)之间变化;,如果测验是用于选拔或诊断,那里最好多选一些难度与录取线相近的项目;,当项目形式是选择题时,要考虑让P值大于概率水平。

2),测验的难度,通过考察测验分数的分布,可以对测验的难度做出直观检验如果被试的取样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分数分布应呈正态测验分数偏离正态有两种情况:,项目难度普遍较大,被试得分普遍较低,使低分段出现高峰,呈正偏态;(如高考),项目难度普遍较小,被试的得分普遍较高,使高分段出现高峰,呈负偏态如会考),(二)项目的区分度,1.区分度的定义,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指项目对不同水平的被试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实际能力与项目得分的相关成正比.,2.计算方法,(1)鉴别指数(D),D=P,H,P,L,注,:,P,H,和,P,L,分别为高分和低分组通过率.,鉴别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鉴别指数(D)项目评价,0.40以上 很好,0.300.39 良好,修改后会更佳,0.200.29 尚可,但需修改,0.19以下 差,必须淘汰,(2)相关法,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与其总测验分的简单相关.,(三),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难度水平直接限制了一个项目的区分度难度越接近0.50,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大,难度越接近1.00或0时,项目的区分度越小二.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测验的目标分析,(二)测验的编写,(三)测验的编排和组织,(一)测验的目标分析,有什么用?,测谁?,测什么?,1.测验的对象,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智力水平及阅读水平等。

2.测验的用途,测验对被试做,描述;诊断或选拔.,用途可分两类:显示与预测.,(1)显示性测验:,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2)预测性测验,预测性测验是指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显示性测验与预测性测验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是统一的.,3.测验的目标分析,测验的目标,是指测验是,测什么样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将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术语即将目标具体化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分三种情况:,(1)工作分析(用于预测性测验),第一.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如职业兴趣测验,第二.建立衡量被试是否成功的标准效标.如,好教师的标准.,(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用于测量心理特质),必须发现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所包含的维量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或怎样进行测量如,创作力的界定.,(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用于显示性测验),编制双向细目表,(二)测题的编写,涉及从写出、编辑到预试、修改等一个循环过程1.搜集资料,(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3)临床观察和记录,2.命题原则,(1)内容方面,符合测验目的;取样有代表性;题目间相互独立,(2)文字方面,准确;简明;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用双重否定句,(3)理解方面,应有确切答案;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题目格式不会被人误解.,(4)社会敏感性方面,尽量避免社会敏感性问题(性;自杀等).,获得被试真实回答的策略.菲利普(Philips,D.L)提出的几条策略:,命题时假定被试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如“你有过自杀的想法吗?经常?有时?偶尔?从不?”,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如“有的医生认为吸烟有害,另一些医生认为有益,你呢?”,指出该行为虽然是违规的,但是常见的.,如,“校园内情侣亲密行为较为常见,你有过吗?”,3.编制要领,(1)选择题,题干明确,意义完整,选项简明扼要,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各选项长度尽量相等,避免题干含有选择答案的线索,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随机排列,(2)是非题,是非题是两个备选答案的选择题.,内容应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基础;,每道题只能包含一个概念;,尽量避免否定的叙述,尤其要避免用双重否定的叙述;,若是表达意见的题目,最好说明意见的来源和根据;,“是”“非”题的数目应有适当比例,基本相等,随机排列。

3)简答题,宜用问句形式如果用填充形式,空格尽量放到最后;,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空出来的应是关键词句;,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简短而具体对不完整的答案,应事先规定评分标准4)操作题,操作题是让被试实际操作,如画图、走迷宫等,可作为纸笔测验题的补充.,明确所要测的目标,将其操作化;,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即逼真度)较高的项目;,指导语要简明扼要;,制定好评分标准和计分方法三)测验的编排和组织,1.合成测验,2.测验的预试,3.信度和效度考察,4.常模制订,5.编写指导手册,1.合成测验,(1)选择与审定试题,选择试题形式,A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B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C各种实际因素,如,人数多少、经费,(2)审定题目,题目的范围应与双向细目表一致;,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量多一至几倍;,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要求;,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各类题目的比例要适当测题要适合施测对象和施测条件,难度和区分度好,题目之间要相互独立,没有重叠2.测题的编排,(1)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2)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3)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例如,是非题和选择题应避免将选择相同选项的测题安排在一起;重组题(排序题,),所有的选项应在一张纸上等。

测题常见的编排方式:,A并列直进式,分成若干分测验,同一分测验的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如韦氏智力测验B混合螺旋式,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交叉排列,难度渐次升进如比内量表3.测验的预试,(1)预测,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预测的时限可以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做完,便于统计分析;,预测过程中,应对被试的反应情况随时加以记录2)项目分析,(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3)信度和效度考察,(4)常模制订,(5)编写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测验编制的理论背景以及编制方法,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记分标准,常模资料,测验的基本特征,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因素分析等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取得的条件和情境等三 心理测验的使用,(一)主试的资格,(二)测验的选择,(三)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四)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五)被试误差及控制方法,(六)测验的评分,(七)测验结果的报告,(一)主试的资格,1.知识结构,2.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职业道德,(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二)测验的选择,1.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2.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三)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1)预告测验,(2)准备测验材料,(3)熟悉测验指导语,(4)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2.测验中主试的职责,(1)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2)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3)保持和蔼的、中性的态度。

不让被试看到记分;,(4)对特殊问题或突发情况要有心理准备3.建立协调关系,(四)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1.指导语,2.时限,3.测验的环境条件,(五)被试误差及控制方法,1、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1)应试技巧,测验油子,(2)练习效应,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练习效应较大,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明显;,重测的练习效应大于复本测验;,两次测验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三个月以上可以忽略;,一般平均练习效应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并且仅限于第一次与第二次重测,第三次以后练习效应不明显2.动机与焦虑水平,(1)应试动机,(2)测验焦虑,研究表明,以下人员测验焦虑较高:,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具有某种人格特点的人,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的人;,非常注重测验结果,承受压力过大的人;,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3.反应定势,(1)求“快”或求“精确”,(2)喜好正面叙述,(3)喜好特殊位置,(4)喜好较长选项,(5)喜好猜测,(六)测验的评分,1.原始分数的获得,2.原始分数的转换,(七)测验结果的报告,1.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1)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2)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凭一次测验,结果轻易下结论,2.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1)不应把分数直接告诉被试;,(2)避免使用专业术语;,(3)测量的目的要告知被试;,(4)向被试解释其得分比较的团体;,(5)测验数据使用途径要告诉被试;,(6)要考虑到分数给被试带来的影响;,(7)要让当事人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谢 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