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古代叙事学到现代叙事学(Narratology):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的金圣叹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叙事学等1、叙事的定义、特征与内容:,A 叙事:神话传说到现代小说,文学的叙事就是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B 特征,:(1)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后果2)话语的虚构(在一般现实的超越)C 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1)从内容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2)从形式看,任何一种写作方式、艺术风格的背后都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D 叙事的内容: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p.242-43),2、叙述内容,A 故事,(1)事件人物行为及其后果,分类的限度是有意义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另一类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事件在一部作品中,有可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占主要地位(武侠、侦探),有可能塑造人物的事件占主要地位另一种分类: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巴尔特),(2)情节,定义: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例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与“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同时,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3)人物,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论争:情节与人物孰重孰轻?谁是文本的中心?,人物两类:第一类,“行动元”,即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如言情小说中的追求者、被追求者、促进者、反对者等(247页)第二类,角色,即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行动元”与角色的关系不完全吻合4)场景,即人物行为与环境的组合有的作品中,只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场景,但大部分,会有多次、多个场景的转换B 结构,定义: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分类,:(1)表层结构(历时性向度),一部作品可简化为若干主语+谓语(表 语)的陈述句,这些陈述句所组成的序列即表层结构例子(249),(2)深层结构(共时性向度),即文本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呼应结构,例子(250),C 行动,三段式序列:可能性变成现实结果(基本序列),复合序列:连接式左右并连式镶嵌式3、叙述话语,A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1)定义(252),(2)时序:顺叙、倒叙、插叙、预叙。
3)时距:省略、概要、场景、停顿4)频率:1/1、多/多、1/多、多/1B 视角,(1)定义(256),(2)第三人称(两种情况),(3)第一人称(两种情况),(4)第二人称(较少),(5)多视角第一人称(现代小说),4、叙述动作,A 定义:即叙述行为本身B 叙述者、作者、隐含作者,C 叙述声音:缺席的叙述者(书信体、意识流)、隐蔽的叙述者、公开的叙述者独白与复调D 叙述者与接受者:读者与隐含的读者思考题,1、什么是视角?有几种情况?,2、叙述声音有几种情况?,3、叙事作品时间的二元性是什么?说明时距、频率、时序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