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年度下学期四年级社会领域教学纲要ppt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8.16KB
约29页
文档ID:601409964
学年度下学期四年级社会领域教学纲要ppt_第1页
1/29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94學年度下學期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綱要,水美國小吳文芳製 2006/02/02,家鄉的人與地,家鄉產業變遷,家鄉交通變遷,1-1,祖先的來源,原住民,漢人,明、清時代,從福建、廣東移入,新住民,民國38年,從大陸各地移入,原住民,石器時代,祖先來台,吳沙,台灣歷史,1-1清代大陸移民來台路線,北:台北淡水,中:彰化鹿港,南:台南安平,廣東,潮州,福建,漳州,福建,泉州,1-1,台灣的原住民,平埔族,居住地:,平原、台地或丘陵,生活方式:,1.接觸較久,已漢化2.住漢式房屋、穿漢服,3.清代已從事水稻耕作,高山族,居住地:,山地或離島,生活方式:,仍保有一些傳統生活,泰雅族,1-2明清時代移民來台的漢人,依自己的謀生技能,選擇合適的居住地,丘陵,開築梯田,種水稻、甘薯或茶葉,平原,種水稻或甘蔗,海岸,捕魚或貿易,2-1生產與人口,作物產量與人口關係,引水方便地區,1.開埤築圳、使用堆,肥、一年二穫,2.稻米產量高、養活更,多人、有助人口增加,引水困難地區,1.只能種甘薯、甘蔗等,作物,2.,作物產量較低、能養,活的人口較少,2-1引進新作物養活更多人口,丘陵地區,1.清代從福建引,進茶樹後外銷,2.最早:台北文,山區,引進新作物,增加收入,平原地區,1.日治時代在,來米改種蓬,萊米後外銷,2.最早:台北,北投區竹子湖,改進生產技術,改進品質,1.做為糧食,2.出售,種植農作物,提高產量,茶葉之王,小當家,米,茶葉製造,三級產業,1-2改良作物品種與發展新技術,改進生產方式,發展新技術,使家鄉農業繼續發展,改良品種提高品質,雲林縣二崙鄉,以塑膠隧道栽培甜美洋香瓜,改變種植作種類,台東太麻里華原,地區,日治:檸檬、葡萄柚,光復後:香蕉、柑橘,近年:釋迦、芭樂,延長作物生產期,調節作物生產季節,修剪釋迦樹枝葉,延緩發芽開花時間,1-2人口隨工商業發達而增加,工商業發達,人口增加,經過工廠加工,製成新產品出售,經由各種管道,賣給消費者,生產技術改進,農產品,更多更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1-3居住的型態,水田:散村,需大量時間和勞力去照顧所以,分散居住在自己田地四週,旱田:集村,照顧時間和勞力較少,為了方,便取水和相互照顧而集中居住,平原地區,丘陵地區:散村,地面崎嶇、平地狹窄分散居住,山地地區:集村,為互相照顧與合作,選擇少數,較平坦的地方聚集居住,丘陵與山地地區,集村,需互助合作,從事捕魚、養,殖或曬鹽工作,海岸地區,集村,農產品加工製造、商品買賣場所,、學校、醫院、銀行及各種行政,機關、交通方便、人口聚集,都市地區,不同家鄉由於環境差異、發展產業有別,人口和居住型態也有不同,散村集村,家鄉環境,1-3城鄉的變遷與交流,1.鄉村也能和都市享有相同的服務,2.都市居民遷移到鄉間居住,享受田園生活樂,趣,交通發達,1.鄉村樓房取代三合院,2.一些農民遷移到都市附近居住,以通勤方式,前往田間耕作,生產方式改變,1-4人口的變遷,人口遷移定義,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定居的現象,早期人口遷移,由於就業機會有限、交通不發達,人口遷移現象較少。

以就學、尋找工作、結婚為主近年人口遷移,由於工商業發達,經營農業越來越困難1.有的搬到家鄉聯絡外地的主要道路兩,旁,從事工商服務業2.有的到工商業發達、工作機會較多、公,共設施較完善的都市謀生城鄉人口變遷,鄉村青壯、幼兒人口比例減少,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都市產業活動,從事工商業、服務業活動的人口比例逐漸增加從事農、林、漁、牧活動的人口比例逐漸減少人口結構,全國人口統計,1-5城鄉發展與城鄉差距,都市,技術革新、工商業繁榮,就業機會增多,收入增加,鄉村,生產方式改變勞力減少,就業困難、人口流失,公共設施缺乏,2-1家鄉的農業,家鄉的產業活動,種植農作物及飼養禽畜是先民最早發展的產業水稻的耕作,水稻是家鄉居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過去:,以人力畜力耕作,需要彼此合作近年:,以機器耕作,村民合作機會減少,但和其他行業的關係卻比較密切2-1現代稻生產過程米,1.播種前將稻穀浸泡,5.插秧機插秧,2.利用機器播種,6.收割機收割稻穀,3.育苗中心培育秧苗,7.烘乾機烘乾稻穀,4.耕耘機整地,8.將稻穀送到倉庫儲存,2-1家鄉農業,隨者技術發展,生產越,來越專業以科學方法飼養及管理,如為雞隻打預防針、,自動飼料機。

產品的銷售越來越依賴,其他行業的協助運到傳統市場銷售,或,經工廠加工,再分類包,裝,送超級市場販售,早期在農家裡或茶行,販售,無法充分供應各,地居民現在採茶、製茶機器,發明,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多樣化1.飲茶普遍,收入增加,2.茶農間接觸減少,但,與各行業保持密切關係,茶樹栽種,1.常見飲料作物2.排水良好的丘陵3.二、三年收成禽畜飼養,以前飼養禽畜是副業,現在逐漸成為專門行業,技術與產業,1.過去手工採茶、製茶,2.須相互合作,費時費,力、產量有限2-2家鄉的漁業,漁業是主要的為維生活動,海邊或離島,手投網、手抄網、魚筌,捕撈魚蝦,離海岸較遠居民,設置石滬捕魚,乘坐竹筏、小船在近海撈魚,海岸附近居民,把捕魚當作副業,沼澤或溪流附近,石滬,環保捕魚,魚筌,早期捕魚,2-2現代遠洋漁業,1,1.漁船馬力、噸位比以前大,2.先進捕魚器具和冷凍設備,3.動力膠筏取代竹筏,4.漁民受過專業訓練,2,1.漁貨量更多、可以到更遠地方捕魚、,2.漁貨可以長時間保鮮、銷售到更遠地方,3,台東成功港麻荖漏,以前,是捕撈鰹魚,,製作柴魚片的基地現在,是鏢射旗魚、捕撈鮪魚的重要漁港2-2養殖漁業的變遷,1,早期,以池塘養殖魚蝦,漁獲有限。

現在,養殖技術進步,已成專門行業2,早期,人工養殖魚苗只能在近海捕撈,供,應量不穩定,價格也比較高3,現在,養殖技術進步,多種魚苗培育成功,,價格降低,使養殖漁業更加興盛,2-3家鄉的工業,1.早期的日常用品、農耕,用具、漁撈器具都是家,庭手工製造而成如手,工打鐵、編織衣服、造,小船等2.糖蔀利用人力及獸力生,產蔗糖3.生產過程費時費力,產,量也有限早期手工業,1.居民對工業產品需求增,加,現代化工廠逐漸取,代家庭手工業2.現代化工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也增加農漁業,的生產量3.例如機器製糖,產量,大、種類多樣化砂,糖、方糖、冰糖、紅,糖、酒精、酵母,提,供消費者不同選擇現代化工業,糖廠記憶,2-3工業發展的影響,好處:,從手工業到機器自動化生產,使生活用品更加豐富,生活更便利壞處:,工業發展帶來污染,影響居民生活環境如工廠排放污水,污染河川工業產品製造大量垃圾關懷家鄉,關懷家鄉的產業發展,也要注意環境的維護,服務業,為生產、運銷和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協助的行業,如交通、金融、教育、醫療、法律、,商品買賣、網路資訊等,感謝為我們服務的人,早期,在家裡或私塾讀書,,現在,每一個,層級都有不同老師教授不同科目,感謝這些為我們服務的人,讓大家的,生活更舒適與便利,服務業發達原因,早期,自給自足,服務業較不發達,現在,行業分工越來越細,需要別人,服務的項目也越來越多,2-4家鄉的服務業,服務業,2-5攜手合作為家鄉,1.生產效率提高,2.由自給自足的生產,轉變,為以販賣商品為目的的,專業生產,技術帶來的改變,1.成熟後採收,2.採收後進行篩選分級,3.依等級裝箱運送各地,4.送到各地果菜批發市場,5.陳列市場工消費者選購,柑橘生產過程,1.產業和產業之間的關聯愈,來愈密切以便當為例,2.各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需要許多行業通力合作,,才能順利提供消費者使用,產業分工愈精細,1.技術進步給家鄉帶來發展,機會,2.學習先民創新精神,辛勤,努力,勇於接受新觀念、,新技術,創造富庶與繁榮,應有的態度,社會變遷,3-1早期陸上運輸,居民活動範圍有限,日常生活多自給自足,人貨交流不頻繁,早期陸上運輸,1.手提、肩挑、揹負、轎子、車、板車、三輪車,2.以牛拉車。

牛車是早期家鄉普遍的運輸工具,人力與獸力運輸,1.大多是彎曲狹窄的羊腸小徑2.臺車行駛的路徑只有0.7公尺,而牛車路只有1.2公尺,主要交通路線,先民運輸,早期交通工具,3-1早期陸上運輸的不便,1.繞路,2.利用流籠、吊橋橫越,遇到溪谷,1.受到地形與天氣的影響,2.搬運量不多,3.速度慢,4.與外界貨物交流少,自然環境的限制,1.徒步涉水,2.搭建築橋,3.利用竹筏,碰到溪河,1.牛隻必須奮力拉牛車,2.遇到洪水橋樑容易被沖毀,遇上陡坡、洪水,流籠,4-2早期水上交通,台南安平,彰化鹿港,台北淡水,先民渡海來台港口,1.多依靠人力、風力,2.河川阻隔時,設置渡口,,利用竹筏渡河,3.速度緩慢,4.載貨量不多,水上運輸的不便,風力:,戎克船,早期先民渡海來台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力:,小船、竹筏,往返於台灣河流和沿海,各地之間,風力、人力運輸,5.台灣河川多,造成先民,南北往來的障礙,6.受到自然環境限制,,無法全年暢通,水上運輸的不便,3-3近代的運輸發展,1.蒸氣機引進,取代獸力,和風力推動的運輸工具,2.,清代末期,,蒸汽火車在,台灣北部出現,3.,日治時代,,形成縱貫台,灣西部平原的鐵路,火車運輸發展,1.蒸氣機推動的輪船,,逐漸取代帆船,2.安平、鹿港、淡水港窄,水淺,逐漸沒落,3.基隆、高雄港闊水深,,可供噸位較大輪船進出,輪船運輸的發展,1.汽車行駛的公路,較鐵,路容易修築,2.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少,汽車運輸發展,1.由於技術革新,交通愈,來愈便捷,2.有柴油引擎的輪船、電,氣化火車、各式汽車、,飛機、捷運等,3.往來各地節省更多時間,現代便捷的交通網,台灣交通,交通運輸,台灣火車站,台灣鐵路,3-4訊息交通,電腦網路運用,利用網際網路傳輸訊息,已經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份,電腦網路運用,電子郵件、查詢資料、購物、報稅繳稅、網路對談開會,近年傳遞訊息的方式,電話、傳真、手機,早期傳遞訊息的方式,口耳相傳、書信,台灣科技,3-5交通與距離,交通工具革新對居民生活的影響,1.縮短各地距離,2.加速產品流通,3.擴大居民生活範圍,資訊技術發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1.縮短各地距離,2.豐富生活內容,3.獲得大量最新訊息,邁入天涯若比鄰時代,1.技術革新,改變家鄉,生產方法和生活方式,2.擴大居民生活空間,3.縮短家鄉間的距離和,差別,天涯若比鄰,交通演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