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播中心,上海、日本东京,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孙中山,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授课人:省句中高一历史组 纪君,一、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思想上:,组织上:,形势上:,必要性:,1,、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 东京,十六字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成立:,3,、纲领:,5、作用:,4、性质:,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三民主义的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进步性,局限性,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保皇派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1、起因:,2、内容:,4、作用:,3、性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论战,名 称,领导人,时 间,特 点,萍浏醴起义,刘 道一,1906年,同盟会领导下的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浙皖起义,秋 瑾,徐锡麟,1907年,镇南关起义,黄兴,孙中山,1907年,黄花岗起义,黄兴,孙中山,武昌起义前影响,最大的起义,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结果与影响:,都失败了,但积累了革命经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1911年,一、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1、成立的条件,2、成立的概况:时间、地点、领导人、,机关刊物、性质、作用、政治纲领,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论战的内容,2、论战的意义,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组织上,领导人,思想上,军事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各革命团体,分散的武装起义,同盟会,建立后的武装起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兴中会建立,B,民报 创刊,C,同盟会成立,D,武昌起义爆发,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D,土地纲领,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是指,A,创立民国,B,平均地权,C,反对民族压迫,D,驱除鞑虏,课堂巩固,C,C,C,D,5,、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的实质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延续,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7、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局限性表现在(,),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D,A,6、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发展民权 废除君主制,实行暴力斗争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A、B、C、D、,B,8、孙中山下列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发动黄花岗起义 领导成立同盟会,建立兴中会 提出三民主义,A、B、,C、D、,A,10、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A,9、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相同点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 成立于国外,孙中山直接参与组织和领导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A、B、C、D、,B,材料题:,材料1: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
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而同葬耳材料2:革命者,救人救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矣吾因爱平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回答,(1)材料1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你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2是哪一派的观点?你的依据何在?,(3)材料1与材料2相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民报及其发刊词,孙中山,黄 兴,秋 瑾,徐锡麟,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感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