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华中师范大学新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8KB
约12页
文档ID:599863108
华中师范大学新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1/12

华中师范大学新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 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 支持该假说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 DNA 和 R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2.下图所示的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应是2/3C.Ⅰ1与Ⅲ3为携带者的概率相同 D.据图分析可知a的值应是93.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

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等,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D.丹顶鹤雌雄双双起舞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4.如下表所示,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若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Rr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B.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C.抗性个体RR:Rr为1:1 D.停用灭鼠灵后R基因频率会下降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都有蛋白质的参与B.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中的核酸只分布在细胞内D.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只含有 RNA,不含有 DNA6.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A 渗回 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7.已知果蝇的灰体与黑檀体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一只灰体分叉毛雄蝇与一只黑檀体直毛雌蝇杂交,F1为灰体直毛,F1果蝇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灰体直毛:黑檀体直毛:灰体分叉毛:黑檀体分叉毛=9: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B.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独立遗传C.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8.(10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二、非选择题9.(10分)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棘突、脂质膜、包膜成分都是含有蛋白质,它们分别是由病毒RNA的基因S、M、E的指导合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棘突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可能作为病毒的疫苗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请简述获取S基因过程_______________。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______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____________细胞中让其表达,以得到合适的产物2)制备出来的“产品”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核酸,一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检测其特异性蛋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舶鱼是某湖泊中体型较大的肉食性鱼类,鲚鱼和银鱼为小型鱼类,食性有差异,但均能以浮游动物为食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鲌鱼、鲚鱼和银鱼的年捕获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鱼的年捕获量反映该鱼的种群数量)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原因是________2)鲌鱼和鲚鱼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________。

随着鲌鱼数量的减少,银鱼数量呈现图2所示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11.(14分)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1)据图甲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2)有同学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乙的结果由图乙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_________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

12.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①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防治鼠害,通过引入鼠的天敌来降低该鼠群的K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措施的实践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也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牧场的物种丰富度,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原核生物含核糖体,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也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正确;B、原核生物体内含DNA 和 R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 DNA 和 RNA,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正确;C、原核生物只具有一层细胞膜,无其他复杂的膜结构,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囊泡包裹原核生物,原核细胞膜+真核胞吞的膜共2层膜,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真核细胞的其他细胞器膜、核膜等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错误2、C【解析】分析系谱图:Ⅱ3患病且为女性,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a,说明bb=1/a,b= ,B=1−详解】A、分析系谱图,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等于男性,A错误;B、Ⅱ1与Ⅱ2婚配,Ⅱ1产生B配子的概率为(1- ),因为a未知,不能计算出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B错误;C、Ⅱ3患病,基因型为bb,其父母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Bb,其后代不患病个体基因型为Bb,所以Ⅰ1与Ⅲ3均为携带者,概率相同,C正确;D、据图分析,Ⅱ3患病概率为1/4在随机人群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1/a一般较低,题干信息不能推算出随机人群发病率,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推断遗传病的类型并判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3、C【解析】雾霾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具体表现在:雾霾污染因其持续性的特点,则更易造成生物体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即使在浓度很低时也会对生物产生较强的遗传毒性,对生物 DNA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随着基因的世代传递导致整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引发种群规模的缩小乃至灭绝详解】A、在垂直结构上,玉米较高,大豆较矮,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正确;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值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B正确;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却能生存下来,C错误;D、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D正确。

故选C4、D【解析】根据题干“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以及图表信息可推测,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详解】A、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会导致RR、rr基因型个体存活率下降,则Rr基因型频率会增加,A错误;B、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是不正确的,B错误;C、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