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金山区八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素养分析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B. 钻木取火C. 绳锯木断D. 木已成舟 (★★★) 2. 下列物质的用途, 只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C. 石墨用于做电池的电极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3. 草芽在云南已经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草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 这里的“钙”“铁”“镁”指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纯净物 (★) 4. 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与他人合译的《化学鉴原》中, 命名为“铝”的元素, 其元素符号是 A. ClB. AlC. AtD. Ca (★★) 5. 下列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 PM2.5B. 二氧化氮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 6. 物质具有多样性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啤酒B. 蒸馏水C. 果汁D. 河水 (★★) 7. 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碳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B. 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高, 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C. 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于支持燃烧等, 是一种宝贵的资源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用于制霓虹灯等 (★★) 8. 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以及其实验现象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气体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D.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具有可燃性 (★★★) 9.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因为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 故常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 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桌上备用D. 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 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 10.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 量筒B. 烧杯C. 试管D. 集气瓶 (★★) 11. 小晋在实验室中将一根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发现木条熄灭, 由此判断集气瓶中的气体 A. 一定不是氮气B. 一定是氦气C. 一定是二氧化碳D. 一定不是氧气 (★★) 12.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闻气体气味C.取用固体试剂D.读液体体积 A. AB. BC. CD. D (★★) 13. 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没放水或沙子B. 过滤操作中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可能是瓶底留有少量水D. 红磷燃烧实验倒吸回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大于, 可能是实验开始前没夹紧弹簧夹 (★★) 14. 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生成很多气泡,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现象进行如下验探究环节①得出结论: 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②提出问题: 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③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作出猜想: 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A. ①②③④B. ④①②③C. ③④①②D. ②④③① 二、多选题(★★) 15.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鉴别白醋和酒精, 可以闻气味B. 鉴别铜丝和铁丝, 可以看颜色C. 鉴别CO2和N2,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D. 鉴别实验室里的蔗糖和食盐, 可以品尝 (★) 16. 如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B. 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C. 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高D. 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三、选择题(★★) 17.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密度比空气大B.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C. 能用来灭火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四、填空与简答(★★★) 18. 食盐不仅是调味品,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
I.运城盐湖数千年来一直采用古老的“五步产盐法”, 又名“垦畦浇晒”产盐法, 这一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并在隋末唐初时期成熟, 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过程如图 (1)所谓“箩”, 就是产盐过程中结晶而出的硝板(由硫酸钠等盐结晶而成, 呈现蜂窝状空隙)卤水流过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箩”与化学实验中 ______ 操作的目的一致宋代以前生产海盐多用煮盐法, 到了清末各海盐产区大都改用晒盐法从能耗、效率、适应性或便捷性的角度考虑, 晒盐法的优点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Ⅱ.晒盐或煮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等杂质, 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称量5克粗盐, 进行了粗盐提纯实验: (2)甲、乙两组同学用电子天平测得了粗盐在进行提纯前后质量的实验数据 小组粗盐的质量/g蒸发皿的质量/g蒸发皿+精盐的质量/g产率=×100%甲5.050.452.440%乙5.051.556.6102%称量精盐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 这样做的优点是 ______ (3)全班同学实验结束后, 老师进行了数据汇总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 甲、乙两组的产率存在明显的偏差, 下面是对两组同学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原因的分析,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A. 甲组: 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B. 甲组: 未用玻璃棒引流, 液体飞溅C. 乙组: 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D. 乙组: 没有蒸发干, 精盐中含有水分 五、科学探究题(★★★) 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活动 (1)如图1所示, 向一个收集满CO 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 迅速拧紧瓶盖, 振荡观察到 _____ , 这表明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有两种可能: 一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是 _____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1: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猜想2: 二氧化碳不与水反应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 (2)步骤(Ⅰ)中纸花变红;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物理性质是 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表达交流】 (3)写出一条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______ 六、实验题(★★★) 20. 数字化实验正在逐步走进化学课堂, 如图1是使我们利用传感器通过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是 _____ 。
实验现象是 _____ (2)如果烧杯中水倒流回集气瓶的体积小于 , 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 , 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 (3)请简述BC段集气瓶中气压增大的原因: ______ (★★★) 21.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回顾, 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干燥的的氧气, 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_____ (填字母),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时, 要在导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原因是 _____ (3)装置B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①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有 _____ ②实验室一般选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而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 ______ ③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④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⑤使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 请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 你的选择是______(填字母)。
A. 放回原瓶, 防止浪费B. 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C. 倒入水池, 用水冲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