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s****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2.54KB
约7页
文档ID:598798095
【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1/7

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下有机化合物概述1.有机化合物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有机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计“有机化学 基础”模块的学习后, 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基本观念,形成基干官能团、化学键与反应类型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探究性质、设计合成路线的相关知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 有机化合物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核心活动的设计等关键步骤及核心问题有机化合物主题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境素材的选择、核心学科能力活动的设计以及具体课时的划分等4个步骤首先明确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识背后对应的认识角度、认识思路与认识方式类型,并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然后选取合适的问题情境素材作为内容载体,并依据学科能力活动类型确定具体的活动任务形式,以此承载教学目标的达成将学科能力系统构成模型中的知识经验、学科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表现等4个维度融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综合课标中对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整体要求与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最终确定大单元核心教学目标:(1)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概念;(2)形成基于官能团、化学键与反应类型,形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3)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并探究性质的一般方法,了解设计简单酯类合成路线的相关知识;(4)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骨架-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官能团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视角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代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基本营养物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糖类蛋白质油脂 基于明确的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确定有机物的大单元教学框架如下: 3.大单元教学具体课时安排及课时目标和评价设计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评价和作业设计课时1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通过模型的拼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微观的化学键角度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模型拼搭,领悟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碳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从而了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设计:课堂展示碳原子搭建的有机模型作业设计:模型拼搭任务,个别针对性练习课时2 有机化合物中的饱和碳碳键C-C以烷烃的代表物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为模板,认识饱和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通过模型拼搭,理解取代反应的规律通过描述不同结构的烷烃分子,学习烷烃的命名法以及取代反应的特点,理解取代反应的规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评价设计:课堂小测,小组展示作业评价:课时作业,个别化练习课时3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键C=C通过対不饱和鍵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模型,认识不饱和鍵C=C的结构和性质通辻模型拼搭,认识乙烯与H2OCl2、HCl等物质的反应特点,理解和掌握加成反立的规律 通过乙烯的加聚反立的产物聚乙烯,感受高分子化合物的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的价值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评价设计;随堂小测+实验操作作业评价:课时作业,个别化练习课时4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羟基-OH通过结构相似性比较水和乙醇的结构特点,设计实验探究乙醇的性质,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从官能团分类角度辨识各类有机化合物,能根据有机物所含有的官能团推测其所具有的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评价设计:搭建的有机模型设计:个别针对性练习,乙醇消毒性质的应用。

课时5有机化合物中羧基和酯基利用酸的共性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分析并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通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羧基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知道脂的不完全水解和碱性条件下的完全水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作业设计:个别针对练习,乙酸性质和酯化反应的针对性训练课时6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通过葡萄糖和淀粉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认识糖类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认识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基本营养物质的学习,增强健康膳食、强化体制和身体健康的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作业设计:个别针对练习,营养食谱设计课时7有机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运用官能团性质,形成简单有机物的转化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复习和应用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和重要官能团性质,实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和性质检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合成路径设计作业设计:寻找常见有机药物、阅读其说明书,并画出结构式二、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下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课时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和评价课时课时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和作业设计课时1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成键的特点通过模型的拼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从微观的化学键角度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模型拼搭,领悟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碳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从而了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宏观辨识与微观深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设计:课题提问成果展示作业设计:课时训练个别化练习模型拼搭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思想:(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设计:碳原子成键是微观结构,抽象又陌生,所以采用模型展示宏观物质并直接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化简难度,碳原子成键方式也直接从图中归纳2)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设计:虽然学生已知碳形成四个键,但电子式、结构式都不能表达空间结构,所以学生容易以为直链碳就是直线型或者没法意识到有机物的三维结构,所以借助球棍模型让学生体验碳原子较为真实的键角存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初中虽学过甲烷但只是粗浅地介绍其可燃性,对于它的结构同学们并不清楚(部分同学了解过也印象不深),所以设计橡皮泥、牙签的探究还是有必要的让同学们简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大胆突破二维结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有机物知识未系统学习过,除生活体验仅来自初中科学所学的甲烷和葡萄糖以及醋酸的应用介绍,而高中的有机结构基础则来自第一册第四章的共价键成键规律。

本节课内容是从微观探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并迁移应用到烷烃结构、性质的分析,抽象且陌生,所以需借助图片、模型、视频等降低认知难度重难点突破】重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难点:同分异构现象突破措施:利用“模型教具”的教学方法,直观的将无形化有形,便于学生想出碳与碳之间,碳与其他原子之间形成的不同的成键方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任务探究法”“模型法”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有机物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设置任务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拼搭模型过程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成键特点、成键方式、碳骨架的连接方式使学生从“懂”到“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力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模型直观的体现出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帮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流程】 活动线探究碳原子的成键数目探究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探究碳骨架的链接方式拼插C4H10的分子结构模型探究甲烷的空间结构知识线碳链和碳环,直链和支链碳碳单键、双键、化学键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碳四价同分异构现象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出课题。

展示青蒿素并结合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的图片,感受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客观事实,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原因展示身边的宏观物质的分子组成,提炼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并结合原理讨论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了解屠呦呦“一棵小草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展示一些物质中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从图片中你发现有机物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提问】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倾听教师描述,体会有机物的存在观察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初步感知有机物都含碳元素通过图片总结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通过了解屠呦呦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展示生活中的有机物,学生感受到有机物种类繁多从宏观物质深入到分子组成,提炼有机物的组成特点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含碳的有机物却如此繁多碳原子有怎样的成键特点呢?“碳四价”理论机结合已有认知,书写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小组讨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要通过共用4对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聚焦于核心元素碳,水到渠成地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应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分析、体会原理的指导价值教学环节二:碳原子成键数目的探究通过化学史引出研究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一模型法;通过【活动一】拼插含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在动手拼插的过程中内化“碳四价”理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使用实物模型可以将微观分子结构直观呈现出来,便于我们获取更多的分子结构信息著名化学家鲍林就使用模型来研究物质结构我们也效仿科学家,采用实物模型来研究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活动一】【任务】橡皮泥做的黑球表示碳原子,牙签表示共价键,选择你认为合理的氢原子,拼插含有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并说明理由倾听,感悟模型的价值根据要求拼插有机物模型,展示作品,分享理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要通过共用4对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选择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相连接将模型法引人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为后续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和空间填充模型的引人进行铺垫在亲自拼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碳四价”的含义;用学生理解的“价键理论”拼插模型;教学环节三:碳原子间成键方式探究通过【活动二】拼插含2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总结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一碳碳单键、双键和三键;结合动手拼插过程,体会拼插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思路先碳骨架,再依照“碳四价”原则补充氢原子和其他原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能不能连接,怎样连接呢?【任务】 选择两个黑球表示碳原子,氢原子数目任选,拼插出你认为合理的有机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总结搭建思路:先关注碳原子,搭建碳骨架,再按照“碳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