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5页
文档ID:59789942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1/5

人教版六班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拟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量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熟悉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正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定或简单的猜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形成比拟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开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熟悉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根本特征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熟悉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把握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熟悉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量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正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把握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

探索并把握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熟悉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量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正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把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二、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根底   2、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老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仔细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主动仔细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爱好,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第一至二周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第二至五周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第六至九周   1.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 ……………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第十周   节约用水…………………… …………………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第十一周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第十二至二十一周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 5 - /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