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提升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第一部分(1~2题 14分)国庆期间,班级开展“爱我中华”短视频制作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 阅读短视频的解说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开篇画面】翘首而望,长城就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连绵的群山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它是一座建筑瑰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①它象征着中华民族锐不可当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升旗画面】凌晨,天安门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将国旗抛向空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②原本熙熙攘攘的人们瞬间屏息敛声,肃立着向国旗行注目礼,并随着国歌声深情歌唱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阳光里缓缓升起,升到旗杆的最顶端红旗在朝阳的映照下,像一团熊熊烈火,燃烧着人们心中的赤诚③人们仰望随风飘展的国旗,心潮澎湃,久久不愿离去人物画面】为保护祖国几万千米的海岸线,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研发核潜艇,潜心钻研,不分(zhòuyè),有家不能回,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能见最后一面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又何谈孝三十年舍家为国,“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④她年逾八十依然坚守一线的原因是为了尽快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她生前最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自强之路坎坷(qíqū),英雄的箴言响彻耳畔,中华儿女,自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澎湃 (pài) 当 (dàng)之无愧 B. 澎湃 (bài) 当 (dàng)之无愧C. 澎湃 (pài) 当 (dāng)之无愧 D. 澎湃 (bài) 当 (dāng)之无愧(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zhòuyè) ____________ ②(qíqū) ____________(3)【开篇画面】解说词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4) 【人物画面】解说词的最后一句缺少一副对联,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并抄写在横线上,使解说词内容连贯2分)①见贤思齐创佳绩 ②姹紫嫣红五湖美 ③栉风沐雨卫国家 ④安居乐业四海平(5)解说词中画波浪线的四句话,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短视频制作完成后,老师顺势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 (1)下面是“国”这个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国,金文 (戈,武器)+ (四面有人把守的土地),两者结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变后楷书写作“國”,如今简化写作“国”2)在“配乐朗诵爱国诗”这个环节中,小雨搜集了下列“爱国”主题的名言、诗句,请你任选一项,为它匹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并阐明理由2分)名言A.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B.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诗句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备选音乐:悠扬的乐曲 欢快的乐曲 慷慨悲壮的乐曲第二部分(3~17题 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8分)3. 诗文组的同学整理了“厚植家国情怀 向古人学习”的内容,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家,是一缕散不去的乡愁,它是李白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中寄托的浓浓思乡之情;它是岑参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抒写的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
国,是壮丽秀美的璀璨山河,它是王维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里馆》)中月照竹林的自然情趣;它是韩愈写晚春美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借对柳絮、榆钱的赞许,表达对大好春光的留恋二)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4~7题16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今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丙】七步诗(节选)②曹 植萁在釜下然③,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①弦章:又作“弦商”,齐国大臣②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指死刑)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③然:同“燃”4. 参考表格中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文言词句方法加点词释义孰若孤参考成语法:孰是孰非1)________及鲁肃过寻阳探字源法: (及),从背后追上并抓捕2) ________弦章谏曰语境推断法:弦章是齐国大臣,而景公是齐国君主,两人是君臣关系3) ________今章遇桀、纣者查阅词典法:A. 现在,现今;B. 假使,如果;C. 即,将;D. 姓4)________ (填选项)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如 是 而 听 之 则 臣 为 制 也 不 听 又 爱 其 死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不然,章赐死7. 劝说是一门艺术,要注意方式请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并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劝说人劝说目的劝说方法并分析劝说结果孙权希望吕蒙读书孙权对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种劝法称为:(2)______________成功弦章希望景公戒酒弦章用语直白且极端偏激,意在逼迫景公戒酒4)_____________晏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曹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设喻,萁和豆是同根而生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萁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5)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共10分)材料一:数字教育以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更好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打开了希望之门数字教育能够突破时空的边界,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条件的人平等地获取教育资源、享有充分学习的机会;能够发挥技术的独特优势,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数字教育将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的教学形态,打造永远的网上课堂和智能化、泛在化的未来学校,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赋能学习者更好应对未来挑战、更好包容社会发展。
发展数字教育,将有利于促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间流动汇聚,让教育的数字变革惠及所有学习者、造福全人类,不断消除国家间的壁垒,弥合不平等的鸿沟,把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奋力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图景材料二: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举办,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展示我国数字教育领域最新成果,搭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全球教育共同发展,向人们昭示了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近年来中国的数字化教育发展,是一个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过程数字化为教育带来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教育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条件材料三:注:标识颜色采用蓝色与绿色相结合的形式,蓝色代表科技,绿色代表育人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数字教育具有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全面解答了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B. 数字化为教育带来多方面支持,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一面C.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举办表明了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D. 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标识采用了蓝色与绿色相结合的形式,彰显了数字教育的本质内涵。
9. 发展数字教育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10. “数字教育”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小文对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标识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三则材料阐释其设计意图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题共15分)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沈世豪①1954年,陈景润被调到厦大数学系资料室工作除了日常工作,他夜以继日地驰骋于学术的天地里,生活被他简化得只剩下两个字:数论他将几乎耗尽心血的成果,写成了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华罗庚审阅后,力排众议,把他调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②初到北京的陈景润只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住集体宿舍,四人一间为了能不被打扰地神游那魅力无穷的数学王国,他的目光,居然盯住了那间只有三平方米的厕所,而且,一住就是两年陈景润的习惯是凌晨三点就起床干活他把奋斗的标尺定在攻克华林问题上经长期苦读,他背诵、演算的题目,可以垒成山、汇成河,他熟悉了数论领域每一朵飘逸的白云、每一缕飘逝的春风征程漫漫,陈景润终于跃上峰巅1959年3月,他在《科学纪录》上发表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数论史上的一段空白,被填补上了陈景润在三平方米的特殊世界中谱写的炫目春秋,镌入永恒的史册。
③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那间刀把形的锅炉房,六平方米,房间一角,突起的烟囱占了一个显眼的位置进门的左侧,正好放一张单人床,一张断腿的凳子横着放倒,正好坐人床就成了书桌陈景润伏在床上,仍然算他的数学这间小屋,就是他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地方④正值“文革”时期,陈景润虽遭到冲击,但始终坚持他的数学研究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他生命中最忠实的旅伴为方便研究,他购置了两盏煤油灯黄中带青的灯光,把他那瘦弱的身影,幻化成一张写意变形的弓,清晰地映在白墙上他又开始了那魂牵梦绕的神游,巡视数论艺苑里的草木春秋,品评已是长满青苔的绝壁、悬崖和吊角如翅的古亭⑤窗外,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