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98KB
约6页
文档ID:597167887
基于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_第1页
1/6

    基于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Summary:生态环境监测是评估和管理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获取准确和可靠的数据而现场采样是监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必须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期可以借此来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保证数据的质量Keys: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可靠的数据是进行环境评估、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基础然而,采样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可能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准确,进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因此,需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1 采样计划制定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采样计划至关重要,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采集样本能否真实反映整个环境的状况正因如此,实际开展现场采样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为后续现场采样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指导制定采样计划时,首先需确定采样地点。

在目标区域内,应当基于历史数据、环境特征、污染源位置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此期间,还应当综合考虑水流速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并据此调整采样点,确保采样点可以全面反映出区域内的环境状况其次,需确定采样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候条件、交通流量等例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早晚高峰时段通常较高,而在夜间较低同时部分污染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或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浓度模式,例如某些气体在温度升高时会挥发得更快,而某些颗粒物可能在湿度高时更容易沉降正因如此,确定采样时间前,需了解环境特征,并结合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来确定,以保证样品质量如果需要对某个区域进行长期的生态环境监测,此时需合理确定采样的时间间隔如果该区域环境变化较快,此时需适当提升采样频率在此基础上,还应确保采样时间的一致性,尽可能地在相同时间点进行采样,以便后续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此外,还需合理确定采样方法对于监测区域内均匀分布的目标,可以使用系统采样方法,按固定间距采集样品,确保覆盖整个区域在环境特征明显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层采样例如,在一个受污染区域中,根据污染源的影响程度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采样。

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随机采样方法以减少偏差同时,还应当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宜的采样技术以水样采样为例,采水瓶适用于简单的水质监测,沉积物取样器则用于采集水体底部的沉积物,以研究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而若要研究深层水体的水质变化,此时可以选择深层取样器,以从水体的不同深度采集样品2 质量控制样品设置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环节,在获取所需的样品时,相关人员还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质量控制样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样品质量首先,需设置质量控制样品其中设置空白样品时,需设置实验室空白样品,即使用与实际样品处理相同的容器和处理方法,但不添加任何样品,检测可能的实验室污染同时设置现场空白样品,即在现场采样过程中使用清洁的容器进行采样,检测采样过程中的潜在污染,并定期分析空白样品,以检测采样和分析过程中是否引入外来污染重复样品设置时需在同一采样点上进行多次采样,并将这些样品进行独立分析,评估采样过程的一致性同时需在实验室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多次独立分析,以检查实验室分析的重复性通过比较重复样品的检测结果,可以评估采样和分析过程中的精密度,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误差来源而标准样品是指已知浓度或已知特性的样品,主要用于校准和验证分析仪器的性能,通过分析标准样品的结果,可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需评估检测结果具体来说便是分析空白样品、重复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比较实际测得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识别可能的误差来源,如实验室污染、仪器漂移、采样偏差等,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纠正此外,还需调整采样过程对于因现场采样环节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样品偏差,相关人员需针对性地调整现场采样操作流程例如根据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重新评估采样点、时间和频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改进采样技术,选择更合适的采样器具、调整采样深度和位置3 样本保存运输现场采集的部分样品需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获取所需的环境数据而在样品保存运输环节,样品有可能因为某些不规范操作而受到污染,致使最终获取的数据失真为避免出现最终情况,相关人员还需加强对样品保存运输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采样后,样品面临生物降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风险,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的浓度降低或被污染,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做好样品保存在此期间,应务必通过洗涤和灭菌处理确保样品容器外部和内部均清洁无污染同时还应当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际需求添加适当的防腐剂例如水样和生物样品中可适量添加甲醛,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土壤或沉积物样本可以加入硅油作为润滑和湿润剂,帮助保持样本的湿度此外,还需加强温度控制例如对于微生物样品这类温度敏感样本,需将其置于2-8°C之间的环境中保存,以维持微生物的活性;生态水样则应在采集后尽快放置于4°C以下的环境中,防止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快速繁殖,维护水样的原始生态特征而在样品运输环节,为确保样本的安全,容器应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例如使用高密度泡沫材料作为内衬,以有效吸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防止容器内部样本受损也可以将气垫袋或泡沫垫包裹在容器周围,提供额外的保护层,防止容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同时在运输开始和结束时,应该对样本的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样本的外观、颜色、气味等任何可能的变化,例如液体样本是否出现分层或沉淀,固体样本是否出现干燥或结块同时记录样品运输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用于计算运输的总时间,评估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暴露时间对于需要在特定温度下保存的样本,还应该实时记录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期间可以使用温度记录器设备,其配有温度传感器,可以放置在运输容器内部,实时监测样本的环境温度,以便立即发现样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温度异常,并采取必要措施4 总结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相关人员需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现场采样这一环节的重视,针对现场采样的各个环节制定与落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以此来提升现场采样质量,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奠定良好基础Reference[1]陈进.浅谈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J].农村科学实验,2024,(06):19-21.[2]刘火平.生态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举措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7):38-40.[3]危荣斌.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与管理[J].水上安全,20423,(03):60-62.[4]冼世洪.关于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8):53-55+76.[5]阿孜古丽·玉努斯.生态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举措[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1):65-67.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