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市曙光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的位置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小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的稻谷壳印痕,经过鉴定,它们属于人工栽培的粳稻。另外,在这些地区还发现了猪、狗等家畜的骨骼。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像的考古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2、C.仰韶村遗址 D.北京人遗址2殷周制度论记载:“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这反映了()A.商朝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表现C.西周实行家国一体的制度D.分封制拱卫了周王朝的统治3据商君书垦令记载,商鞅对那些“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的人家,“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这是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或徭役来迫使大户人家的“余子”独立出来,组成小家庭,进行生产活动。由此可知,商鞅的这一措施()A.促使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出现 B.强化了统一中央集权统治C.旨在打击新兴封
3、建地主阶级D.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发展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属于荀子治国主张的()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C.“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5有学者认为,在进行新王朝统治的顶层设计时,汉朝君臣选择了基本沿袭秦朝创立的法令制度的做法,“与秦朝不同,汉初采取了郡县与分封诸侯国并行的体制。然而,这一体制却给汉初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下列项中,属于其“隐患”的是()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B.“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C.“二三年
4、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D.“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6吕思勉介绍古代政治体制时写道:隋、唐定制,本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然尚书究不敌中书、门下之亲,故其后惟两省长官为真相;而两省之职,中书取旨,门下封驳,事亦嫌于迟滞,故后亦合议于。“”应填()A.中朝 B.政事堂 C.尚书省 D.内阁7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属于隋唐时期的是()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出现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A. B. C. D.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5、A.-东晋 B.一南朝 C.一十六国 D.-北魏9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中两税法说法正确的是()A.扩大了收税对象B.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C.征税的标准以人丁为主D.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10唐朝诗人陈叔达的春首:“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古诗中的瑶池,就是今日的新疆天山天池。下列是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设置西域都护府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立伊犁将军设立北庭都元帅府A. B. C. D.
6、11在材料来源上,其“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在写作内容上,其“起自耕农,终于醯酸,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这是一部以农为主,兼及副、林、牧业的农村生产百科全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是()A.氾胜之书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12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宋“革去其弊”的措施有()A.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兵权B.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13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13世纪的中
7、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开始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的基本成熟郭守敬革新浑仪,创造出简仪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A. B. C. D.14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如何求“理”,朱熹主张()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15元初,
8、杭州为外国商人糜集之所,贸易之盛,殆过于宋。据马可波罗游记载,“杭州城市中有大市十所,沿街小市无数,有四五万人翠消费之百货来此贸易,种种食物甚丰”,被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以下现象有可能发生在当时杭州的是()A.外贸税收成为财政主要来源B.通过明州向外销售瓷器C.纸币交子作为社会主币发行D.设置榷场与外国人经商16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A.北方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B.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大都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D.海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17中国历朝的人口数量受生产
9、力发展、政局变动等因素影响多有变化。下图为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推动中国人口第一次有了明显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A.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的推广 B.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使用推广C.政局的稳定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D.高产粮食作物得到大规模种植18下面的表格中,对各帝王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文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削减诸侯封地,平定“安史之乱”。B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推行一系列改革,完成全国统一。C元世祖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D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影响持续此后五百余年。A.A B.B C.C D.D1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
10、靖年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心系军民,曾几度来到金乡(今隶属温州市苍南县),扎营练兵、英勇抗倭,深受金乡人民的爱戴。下列关于抗倭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B.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温州抗倭九战九捷C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荷兰殖民者D.东南形势稳定下来,朝廷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20乾隆帝曾指示大将军福康安,一定要妥立章程,以改变西藏各项制度废驰,地方官员舞弊、擅权的状况。于是,福康安与达赖、班禅及西藏地方官员共同议定了章程。这个章程颁布的意义是()A.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B.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C.西藏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
11、趋向D.明确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设立隶属福建的澎湖巡检司B1684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C.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D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遇到诉讼,英人“归英国自理,华民由中国讯究”这反映出列强攫取的在华特权是()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五口通商权 D.内河航行权23有学者认为某一条约“消弭了两国17世纪以来之争端,约束未来之行为,维持长达150余年和平友好的局面。这意味着外交须得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两国执行”,且“中国取得领土划界的成功
12、,该条约下的东北地缘位置优越,康熙朝亦未曾再受俄国的军事压制。”该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瑗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4.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这表明猛安谋克制()A.加速了金朝统一全国的进程B.顺应了契丹汉化趋势C.借鉴了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D.具有兵民合一特点25如图是西藏地方政府1785年自铸银币,在货币铭文上刻
13、铸其时皇帝年号“乾隆”,货币上选择“祥云”图案,间隔在“乾隆宝藏”四字之中。特定选择以“祥云”为中央王朝发行于藏流通货币的图示,而非选择此前在西藏流通银币上出现的更具藏传佛教含义的八瓣莲花、忍冬纹式。该银币()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B.见证了雍正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26.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A.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解体 B.在清末新政后获得极大发展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27戊戌变法中维新派要求精简机构,多名地方巡抚大员遭到裁汰,于是“流言纷纭”,“京朝震动,外省悚惊”。同时维新派还要求设立中央制度局,先是总署迟迟不呈递,在光绪催促下,军机大臣曰:“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由此可推知()A.晚清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B.机构改革损害顽固派的根基C.清政府统治已濒临崩溃D.维新变法具备一定的妥协性28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但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学术界则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